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實習記者 魯少辛 通訊員 方海虞)為了進一步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學正中學八年級語文組結合自身學科特點,以浙江版作業本為基礎,探索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業分層設計與實施。
在本次的新荷、百花公開課中,學正中學的教師們各顯神通,基于作業本設計課堂作業任務,以任務驅動探究,注重能力的創生,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梁現利老師結合課堂作業本內容,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從“宏觀看全篇骨架” “中觀識段落鋪展” “微觀賞語言特色”三個任務內容循序推進,給學生提供了自學自探課文的有力抓手。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后,又借助作業本,及時帶領學生進行方法總結和經驗歸納,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林初龍老師在執教《時間的腳印》這一課時中,巧妙運用了“大單元教學”設計思路,充分利用配套作業本中的比較表格和思維導圖,帶領學生主動探討課文構成和主旨歸納,讓學生在任務中探究,切實提高了同學們的說明文閱讀能力。
錢立超老師執教的自讀課《大雁歸來》,通過讓學生從閱讀提示和批注入手,借助作業本,從“知識性”“抒情性”“思想性”三個層次結構課堂,循序漸進,層次深入,讓學生在活動中養成了優質的語文閱讀素養。
吳巧玲老師教學的課文《核舟記》,遵循了教學支架的設計理念,用“名片”和“人物頒獎詞”兩個設計作業,讓學生從書面知識到實施情景,串聯課堂,從而讓同學們能學有所悟。
疫情當下,加之語文學科教學的特殊性,課堂已遠遠不能滿足愈發強烈的學生知識建構的要求。這樣的前提下,課堂教學中作業任務的設計與實施就顯得尤為重要。一個人只有在集體中,才能走得長遠,走得穩健。
(責任編輯 余新花 趙洪河)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浙江分站_浙江教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