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1980年以來,悉尼頂尖私立學校的學費漲幅與儲行(RBA)的通貨膨脹率保持一致,那么今天的收費標準應該只是實際水平的幾分之一。
家長對私立學校的需求急劇上升,現在有40%的中學生就讀于私立學校,這助長了價格上漲,使之達到了1980年至2021年期間通貨膨脹率的三倍。
這包括像The Scots College這樣的名校,它向12年級男生的家長收取每年41,100澳元的費用——而如果該校的收費漲幅與這一時期平均3.8%的通貨膨脹率同步,那么現在的年收費賬單應該只有12,418澳元。
Newington的情況也是如此,該校的學費從每年僅2640澳元增加到36,770澳元,增長了1292%。
同時,位于Bellevue Hill的Cranbrook理論上應該只收13,506澳元,而不是現在的39,894澳元;位于上北岸的Abbotsleigh在1980年只收2388澳元,而現在理論上應該只收10,823澳元,而不是實際上的35,500澳元。
人口統計學家麥克蘭登(Mark McCrindle)說,在20世紀80年代,很少有家庭會送孩子去讀私立學校,但現在私校越來越受歡迎,這意味著學校必須更努力吸引學生。
他說:“現在私立學校的學生占到所有中學生的四成。隨著需求增加,現在已經成了家長們貨比三家的局面。學校肯定會感覺到競爭壓力,所以學校正在努力展示他們擁有良好的設施、良好的師資力量和出色的ATAR成績,來競爭生源。”
澳洲輔導協會(Australia Tutoring Association)會長達爾(Mohan Dhall)警告說,傳統的務農家庭和原本靠多打幾份工來支付學費的家長可能很快就徹底負擔不起私立學校的收費了。“而對于許多富有的家庭來說,他們付多少錢都沒有區別。”他說。
澳洲寄宿學校協會(Australian Boarding Schools Association)會長斯托克斯(Richard Stokes)說,私立學校經營的最大成本之一來自于師生比和更好的宿舍。“寄宿學校曾經幾乎把他們的高年級學生當作教職工來用——但十六七歲的孩子根本還沒有準備好,隨著時間的推移,學校不得不用實際的工作人員取代他們。”
他說,與20世紀80年代相比,私校的設施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當時像Riverview這樣的學校,學生都是住在陽臺上。“但現在,沒有任何母親會把寶貝兒子或女兒放到從前的寄宿學校宿舍那樣的地方,當時是30個孩子擠在一起……而現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房間。”
新州獨立學校協會(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Schools of NSW)會長紐康博士(Geoff Newcombe)說,私立學校比以前更受歡迎,而辦學成本卻在增長。他說:“所有學校的最大成本都是教師工資。”他指出,信息技術成本在大流行期間也有所增加,而學校承擔了為滿足需求而增建教室所需的九成建設成本。他說:“這每年為新州政府節省了數億澳元的經常性費用和建設費用。”
Abbotsleigh的財務總監鮑登(Ross Bowden)說,自1980年以來,工資成本每年增長5.5%,同時增加了新的職位和項目。“創紀錄的入學率(仍在繼續),校方需要對額外的設施、基礎設施和技術進行大量投資。這些資本投資完全由學校出錢。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聯合課程(和)活動的范圍已大大擴展——家長/學生期望有廣泛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