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廣東省非遺工作站(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主辦、南方報業天空城興趣社區承辦的2021年度廣東省“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征集活動獲獎結果正式公布。活動共收到來自全省各地113份案例,從中產生10個精品案例獎與10個優秀案例獎。
本屆“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征集活動涉及非遺范圍廣、開展非遺教育地區廣、實施主體廣,既是對廣東非遺教育進行一次摸底,同時推動與促進在校園中開展非遺教育,為青少年學生筑起具有民族記憶的精神家園。
本期報道帶大家走進廣州市花都區灰塑文化產業研究院,從本屆精品案例“廣州灰塑進深井小學傳承教學”案例里看看,灰塑的校園傳承有何高招?
灰塑是嶺南特色傳統建筑裝飾藝術,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16年3月,灰塑文化產業研究院與廣州黃埔區深井小學達成灰塑進校園合作協議,建立灰塑傳承基地并常年開展技藝教學,建立劉娟灰塑傳承工作室,編寫《井養匠心,塑美傳承》灰塑教學讀本。為此,深井小學也成為全國最早將灰塑教學引進小學校園的學校。截至目前,已有上百名畢業生熟練掌握灰塑技藝。
深井小學從四至六年級開始,每學年招收80名學生進入灰塑班學習,學生采取小班制教學。課堂上,孩子動手實踐,從起稿繪畫、銅線造型到批灰上色,最后打磨加工,完成獨一無二的灰塑作品。課程還植入卡通圖文內容,在傳承灰塑同時傳播中華五千年文化,深受學生們喜愛。
在灰塑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劉娟的帶領下,課程不斷改進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和實地參觀體驗、親子體驗相結合,每年春季讓家長和孩子們走進灰塑園區,觀摩研究院的作品和民間藝人制作灰塑,從中感受藝人的工匠精神和灰塑之美。
灰塑課程將課堂教學和實地參觀體驗、親子體驗相結合。
灰塑文化產業研究院創新灰塑材料,利用鋼釘、銅絲等作為支撐骨架,彌補了傳統灰塑脆弱易斷的弱勢,降低傳承學習灰塑的門檻,同時增加丙烯顏料,將灰塑的表現色譜擴展至更廣闊的天地。
深井小學設有學生灰塑作品展示廳,傳播灰塑進校園傳承教學經驗。灰塑文化產業研究院每年舉辦“我是灰塑小小傳承人”評選活動,激勵學生熱愛灰塑文化和灰塑技藝。2018年以來,學生的灰塑作品多次榮獲市級工藝美術類金獎、銀獎。
深井小學獲批成為廣東省第二批“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學校”。在2019年第15屆全國學校品牌大會上,該校校長潘文英以“在文化相遇中凝心聚力,固本強基”為主題,分享灰塑文化進校園經驗,為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中小學校美育課程教學發展提供方案。
【記者】楊逸
【實習生】胡森銘
【圖片】主辦方提供
【作者】 楊逸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