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些專業也的確是為中國學生開的,搞創收的。基本70-90%都是中國學生,其他國家的海外學生占比很少。他們反而是被留學的。這種專業也多,特別是一些泛商類。
特別是近幾年,國內的留學生越來越多在做這種妥協,放棄專業,選擇一些名校的這類專業。
但選的人多了,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課程讀著讀著發現自己不適合,完全不能適應,有畢業難的風險。還有的會發現,讀著讀著,自己挺迷茫的,不曉得自己未來就業要哪個走向。本身讀之前也很迷茫,所以春招秋招的時候自己也不曉得該往什么方向投簡歷。
這類事情每年都有在上演的。
但有的時候,這類事情有些時候可以稍微規避。方法就是到校后就選擇轉專業。去學校的招生辦和他們面談。如果accept率沒滿,你有機會換到一些熱門專業去。最起碼同系之間很好轉換。
而接受這類轉換的學校其實比較多,好學校里面有以下。
No.1 Manchester
曼大操作過的就是環發和材料學院就可以互相轉。而且環發還可以轉社科系的。
別看曼大每年競爭激烈,申請量巨大,但這個學校因為疫情的這幾年,accept率出現了巨大虧空。所以這兩年好幾個學生都實現了入讀后換專業自由。
No.2 leeds
利茲這個學校對學生轉換專業也很友好,除了商學院的幾個fin方向比較難轉,以及傳媒的一些熱門專業背景很難轉。其他很多都接受入讀后再調劑。而且利茲調劑手續還不多,沒有kcl和曼大那么費勁。
No.3 Southampton
南安這個學校也接受調劑,特別是同學院之間。比如商學院,像前期有學生惦記af專業的,前期不是被拒了。去了一個比如am或其他的課程,也有后期成功轉到af的。具體還是要和學校去談,也看入讀率有沒有滿。
No.4 UCL
ucl也接受調劑轉換,只不過手續更麻煩,管院和經濟學院的課程不太接受轉換,其他你也可以和學校去談。
只不過ucl比較嚴謹點,轉起來費勁,但也有成功轉過的,像有gp的學生轉到PIE去的。
No.5 KCL
你的王今年的確特高冷,特嚴謹,但他們是接受學生更換專業的,只要你理由給的足夠,招生辦那邊是允許你轉換的。
但KCL轉專業限制會相對多點,目前接觸下來,沒怎么看到非商學院的學生轉到商學院。可能是案例也不夠多。但data science 的學生有轉到cf的。也有ipe的學生轉到Political Economy of Emerging Markets這種專業的。
總了個結:其實qs前百學校里面很多都可以轉,以上四個轉換的學生比較多。而且操作成功的也多。理論上lse和ic這種學校也可以轉。比如lse就有經濟史的轉去reef的。
所以,申請這件事,能爭取的,該爭取的還是要爭取。不要覺得入讀后就成定數了。并不是,在注冊之前,你還可以繼續折騰。
當然,就轉專業這件事你得有足夠的理由,并不是無腦能轉,而且你需要具備對應的語言能力,不同的系語言要求不一樣。以及專業需要有一定覆蓋,你要本身就能勝任這個專業,背景不足的也不支持轉。具體還需要和學校去聊,類似一個另類argue!
甚至你讀完第一個term,覺得這個學校不行,你換學校繼續轉學也可以。當然,這個就更折騰了,一般學生不會這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