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更多可能?學生多樣化需求該如何滿足?如何減輕家長的顧慮……“雙減”政策推行后,面對諸多疑問,青陽縣各中小學以獨具特色的實踐活動作答:“雙減”減負不減質。
種植園里的綠色課堂
“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種管事諸多?!惫扔陼r節,寒消暑未至,播種正當時。挖坑、種苗、澆水、施肥……在一片青蔥的種植園里,一群特別的“小農戶”正在園內忙碌著,這一幕,并不是發生在鄉間,而是在青陽縣第三小學的校園內,這是該校正在開展的勞動教育實踐課程。
“老師,我們上學期期末種的萵筍,現在長這么大了!”“萵筍生長期大概在80到100天左右,對環境適應能力很強……”“老師,我們的地好干,是不是需要澆水了?”規劃整齊的種植園里,儼然成了老師與學生戶外的立體新課堂。
為了讓學生深度觸摸大自然,真正上好勞動教育課,青陽縣第三小學將校內運動場北面近2000平方米的閑置空地改建成種植園,給學生們打造了一個“立體農場”?!斑@樣的勞動教育課生動有趣,學生們更感興趣,感悟體會更深刻,這才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呀!”青陽縣第三小學副校長方翠紅笑著說。
紙張翻轉間的別樣收獲
在陵陽鎮中心小學的手工社團里,該校老師童雯娟正在手把手指導學生練習折紙,翻轉、對折、撐開……五彩繽紛的紙張在孩子們稚嫩的手里,慢慢變成了美麗的花朵。“童老師常常帶領我們收集廢舊材料做手工,在社團里我學到了很多環保知識,還能鍛煉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我覺得很開心。”401班學生曹貝辰說。
對于孩子們的變化,童雯娟深有感觸:“手工社團主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們的自信心有所增強,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也提升了?!?/p>
走進陵陽鎮沙濟中心小學,剪紙藝術傳承人王純正耐心地向學生們講解剪紙方法、技巧和雕刻的注意事項。一張紅紙,一把刻刀,一張精美的窗花在紙張翻轉間逐漸成型,環顧教室四周,馬頭墻、獅子門、桃花井、牌坊和宗祠等一個個富有當地古村落特色的優秀剪紙作品將教室裝點得分外特別。
勞動課程、特色社團、趣味活動……“雙減”背景下,青陽縣各級中小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課業負擔的同時,因地制宜,結合自身辦學特色、辦學條件,“一校一案”制定課后服務具體實施方案,以多元化的實踐活動推動課后服務從“常態化”走向“高質量”,實現學生增體育、增藝術“雙增”效益,切實落實“五育并舉、全面發展”。
目前,我縣施行 “5+2” 課后服務模式,課后服務實現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覆蓋和有需求的學生全覆蓋。全縣31所中小學校全部開展了課后服務,每周五天每天均參與課后服務的學生數18901人,參與率達92.5%。
文稿:馬婷婷
圖片:楊亮
圖文編輯:程玉諾
責任編輯:汪奇
審核:楊亮
青陽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