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澤連斯基那些事,帶大家深入認識這位喜劇演員身份出道的總統(十)
16歲的澤聯斯基(以下簡稱小澤)跳級考過了托福,獲得了免費出國留學的機會,卻被父母反對留學。是繼續自己的夢想,還是留在國內陪伴父母,小澤選擇了后者,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
從放棄留學夢想這件事,我們可以輕易地推斷出
“小澤在家一定是個乖乖仔,骨子里的性格就是乖乖聽父母話”。
從小澤從小的經歷也不難分析出,小澤父母對小澤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不僅學習,還是人生,父母其實一直都在幫小澤設計,規劃和鋪路,
小澤每一步,都是沿著父母預定設計的道路在走。
不論是在烏克蘭,還是在中國,與小澤這樣有相同經歷的不在少數,是選擇夢想,還是選擇現實,大多數十七八歲的小伙子,一定會選擇現實,因為,
在這樣的年齡,羽翼還未豐滿,停留在父母的懷抱,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但一定是最安全的選擇。
那時的小澤,盡管經歷了不能留學、放飛自我的無奈和不甘,但還是選擇留在父母身邊,乖乖地聽父母的話,打算一輩子過上——放羊、娶媳婦、生娃、娃放羊、娃娶媳婦、娃再生娃放羊。。。這樣循環往復幸福的生活。
于是,小澤埋頭大干三百天,按照父母的意愿,于黑色七月(也可能六月),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般的烏克蘭高考大軍中脫穎而出,如愿考入了烏克蘭基輔國立經濟大學(以下簡稱基經大)法學專業。
小澤父母看到小澤拿回基經大錄取通知書的時候,開心地笑了。作為父母的他們,最大的愿望終于實現,小澤按照他們的設計的路線,進入了烏克蘭的名牌學府,前半輩子的辛苦終于換來了收獲。
這里,我們來了解一下小澤考入的名牌學府基經大,到底是一所怎樣的院校?
基輔國立經濟大學,于1906年正式成立,是烏克蘭最大的國立經濟大學。在中國,有能力被冠以“中國”、“北京”之類的高校,怎么也差不到哪里去。
基經大既然能以基輔、以國立為稱,僅憑名字來看,就能夠推斷出這一定是所好學校。
再來了解一組數據,看一看基經大的軟硬實力:有超過3萬名學生,教職員工中有123名教授,博士,520名副教授,副博。主要設有經濟和管理系,國際經濟與管理系,法律系,人事管理和市場營銷系,會計經濟學系,apc經濟系,金融經濟系,信息系統和技術系等,
為烏克蘭培養了數千名高水平的經濟學家,管理人員和律師。
盡管規模、人數、師資力量無法與中國高校規模相比較(中國在校生數量最多的鄭州大學,約有7萬多名學生),
但據最近一次2016年烏克蘭人口普查統計,烏克蘭總人口僅4千多萬人,
總口與中國比較而言簡直不是一個數量級。那么,基經大在烏克蘭能夠擁有超3萬名學生,這樣的體量,在烏克蘭絕對算得上流。
加之,當時的基經大的校史已有90年左右,這么歷史悠久的高校,如果放在中國,極有可能會被教育部納入到985和211“雙一流”,能考上基經大,在那個有可能畢業后還包分配的年代,在小澤父母看來,小澤一只腳已經踏入了烏克蘭社會精英之列。
再來看小澤父母為小澤選擇的法學專業,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不難分析得出小澤父母有幾方面考慮:
一方面,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才不久,
烏克蘭的社會體制整個180度轉彎,為規范社會運行秩序,
烏克蘭需要大量法學專業人才,
小澤讀完畢業后將會是緊缺行業人才,今后不愁吃不愁穿;
另一方面,
小澤父母都是從事理工科的高級知識分子,他們深知今后從事工程師、碼農這樣的工作,會十分辛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掌握新知識的能力降低,與年輕人爭飯碗的能力減弱
,隨時都可能被社會所邊緣化。
即便今后難以再超越他們的高度,法學專業畢業后也許不能大富大貴,但至少不會太辛苦,社會地位還高,混得再不濟,法學專業出生的,比較好考公務員,混個鐵飯碗也不錯。
以那個時代的角度來考量,既能讓小澤能夠陪伴在身邊,又能讓小澤的未來工作可預見、可期盼,小澤父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他們心里一定在想,“澤兒,為父母為你做得也就這么多了,至于未來的路怎么走,還得靠你自己的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