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很多的地區,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導致學生停課在家,很多較為嚴重的地區,大人也停工在家靜態隔離。
為了響應防疫工作,很多地區秉承著分區監管,也有很多封小區看管,也就是對于低風險的一些小區,本小區的居民可以在小區內隨意走動,只要不出小區自由性相對高一些。
因此,這些被封在小區內的人,平時只能在樓下散散步、溜溜彎等,即便是年輕人在家待的時間長了,也想要到外面放放風,更何況是精力充沛的小學生。
這也是促成這段“忘年交”的主要原因,家住吉林·長春的一位居民,因為疫情原因導致居家隔離,正因為這個原因,促使他收獲了一眾特殊的伙伴。
就是他家左鄰右舍的小學生們,不僅讓他收獲了成年人世界中難得純粹的友誼,也因此在網上引起了非常大的關注度,將東北人骨子里自帶的幽默發揮到極致。
小區中的“忘年交”,小學生敲門找大伙伴被拒
最近在東北圈非常火的事件,就是一位39歲的東北娥哥,和他的十多個小兄弟們,得到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和留言,網友們更多的是好奇,是怎么建立起來的忘年交?
這是發生在長春某小區的事情,小學生上門找“大伙伴”下樓玩,卻被大哥無情地拒絕,一句:“我媳婦在家呢!”驚呆了一眾網友,原來這3名小學生找的人今年已經39歲了。
一名小學生聽到大哥去不了,抱怨道:“每次找你都得偷偷摸摸的!”這次終于忍不住生氣了,大哥好說歹說:“你們先下去吧,在下面等我吧。”可奈何小兄弟就想一起走。
小兄弟忍不住大喊:“每次找你玩咋都這么費勁呢!”決定先走不管大哥了,樓下還有另外一個小伙伴,大哥趕忙解釋到:“不是費勁,我一會下去,也沒說不下去!”
小兄弟被拒絕后直言:以后不來找大哥玩了!小賣店這時也來湊熱鬧:要不是我,你們找散伙了!之后大伙伴為了哄小孩買了禮物,小兄弟前腳剛夸完大哥講究。
后腳看到禮物卻不淡定了,原來大哥給小學生的禮物,竟是練習冊!大哥還說讓小學生回家好好學習,小兄弟看后連說好幾個“我不要”,表示:我把你當朋友,你把我當啥了?
本想著這件事到此為止,殊不知好戲還在后面呢!收到練習冊不久后,這名小兄弟就上門回禮了,給大哥帶去的是一本菜譜,也說驚喜不驚喜?
原來,小學生知道大伙伴在家是“掌廚”,想著給大哥媳婦送本菜譜,好讓大哥媳婦換著花樣讓大哥做菜,也算報上次送練習冊的仇了,看完后網友忍不住調侃:友誼的小船翻了。
隨著娥哥在火了之后也總結一下,可能是和自身性格有很大的關系,東北人自帶的語言表達方式,可以說骨子里自帶幽默感,再加上大家都在一個小區住著。
根據娥哥介紹剛開始也沒有這么多人,沒過幾天就在小區傳開了,找他當大哥的小學生越來越多,在一起玩了好多天,小兄弟們的名字娥哥都不知道,小兄弟們也不知道娥哥的名字。
以“娥哥”為代表,才是當代學生需要的父母類型
就在很多家長羨慕娥哥,能和小學生打成一片時,身為家長,卻只能讓孩子保持對長輩基本的尊重,好像親子之間,永遠有一道跨步區的鴻溝,娥哥和小兄弟的相處讓家長羨慕。
大部分家長和孩子,都做不到心平氣和的溝通,因為父母自帶的盛氣凌人,讓很多小學生對待父母,更多的是畏懼,不能處在一個相對平和的角度說話。
而造成這一現象,最主要的原因并不在孩子,反而是父母的處事問題,還沒有深刻意識到當代孩子,適應的教育觀念是“夸夸式”教育,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想讓孩子變得優秀,父母就不能實時板著臉,要在孩子取得進步時,及時給到孩子表揚和夸獎,只有當孩子意識到努力沒有白費時,才能爭取變得更加優秀。
結語: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是因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血脈親情,致使每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多少都會對父母有潛在的依賴,也正是這份依賴,對孩子學生有重要影響。
家長仔細觀察那些被稱為“別人家的孩子”,之所以被培養得如此優秀,這其中少不了父母的功勞,不在于給孩子報多少的補課班、興趣班、特長班,而是父母的教育觀念,讓孩子變得更加樂觀自信。
今日話題:父母可以嘗試著和孩子做朋友,你贊同這樣的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