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品書,用心成長
——袁志氣、李珍、陳剛名師工作室讀書沙龍活動
4月11日下午1:00,蘇州市楓橋中心小學教育集團袁志氣、李珍、陳剛名師工作室全體成員齊聚“云上”,展開了以“閱讀賦成長 ,‘品格’促發展”為主題的聯合讀書沙龍活動。
首先,陳剛名師工作室成員單永佳老師給我們分享了她讀《為品格而教》這本書第一章的學習心得。單老師認為,當下的教育所努力追求的境界,就是教給學生帶得走的東西,而數學學習中“帶得走的東西”,就是即使學生忘掉具體數學知識以后,依然能從數學視角去分析和研究問題的思維習慣,這是一種根植于內心的數學素養和文化自覺。
接著,由袁志氣名師工作室成員吳靚伊老師談了自己對《為品格而教》第二章的思考——溯源索本,扣問求真。吳老師說到數學上有很多有關數學史的知識,可以在數學課中滲透人文情懷,把數學史融入故事之中,讓學生走進一個個數學故事能夠更有效地幫助他們掌握背后的數學知識,這樣不僅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刻,而且學習的興趣和專注力也會更高。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經歷這樣的學習過程,無形中涵養了學生的必備品格和數學素養,這是最難能可貴的。
第三位分享者是李珍名師工作室成員李佳老師,她給我們帶來了《為品格而教》這本書第三章的讀書體會——追求“高觀點”“低結構”“中溫度”的課堂樣態。李老師覺得適合學生的課堂就是最好的課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花不同,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不同的課堂,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聆聽了3位老師的閱讀心得之后,3個工作室其余成員也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紛紛交流了自己的學習心得。
讓大家感到驚喜的是《為品格而教》的作者周衛東校長為我們這次讀書沙龍活動還特地錄制了一段視頻。在視頻中周校長講了三點:1、感到很敬佩,敬佩大家在疫情形勢尚不明朗,需承擔繁重線上教學任務的同時,還不忘讀書提升自我。2、感到很高興,高興自己的《為品格而教》一書能得到同行的認可。3、感到很期待,期待今后有更多的機會與大家一起研究,一起關注,一起成長。周校長的寄語既是對我們這次活動的充分肯定,也為我們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相信通過這次沙龍活動,我們全體成員會更加熱愛讀書,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小伙伴們,快行動起來吧!
附學員心得遴選:
教師因讀書而美麗,教育因讀書而精彩,而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
《為品格而教》第一章 理論辨識
讀書心得
陳剛名師工作室成員:趙潤茹
為品格而教,初讀這本書,我腦中便立刻產生疑問:什么是品格?這恐怕也是多數人的疑惑。所以第一章,周老師便進行了“理論辨識”,旁伸博引,讓讀者在了解眾多的概念的基礎下,對品格有所了解——品格的內涵可以有兩個維度:一是德性維度,寧一個則是品質特性維度。
第一章雖然只是對于“品格”進行了理論辨識,但在作者娓娓道來的小故事中理解,讀來也不算晦澀,更重要的是,在讀書的過程中,讓我對自己的教學產生了思考。我們的課堂,到底應該帶給學生什么?我一直對學生說,老師現在教給你們的,不是這一個知識點,不是這一道題的解法,而是學習數學過程中獲得的思考的方法,探究的能力。如今一看,和不就是我想教給學生的“帶的走的東西”么?正如周老師所說,教育不過是一場順勢而為,順兒童之理,處兒童之勢。“為品格而教”,才不失教育的本質!
為品格而教
——讓數學課堂更具生長力
袁志氣名師工作室成員:于婷婷
初識周衛東校長,是在幾年前的一次外出學習,有幸聆聽了周校長的《確定位置》,當時就覺得周老師似乎與生俱來有一種“長大的兒童”的自然靈動,他樂此不疲地跟孩子們在一起研究數學。《為品格而教》讓我再一次認識了周校,書中的15節經典課例,每一節都體現了他“高觀點、低結構、中溫度”的“品格課堂”教學樣態。
在平時教學中,我們經常把學生數學學習不好歸結于不理解,其實數學的學習是靈動的,數學這門學科是要講道理的。因此在教學中首先我們要催化學生的數學意識,要有意識地把數學概念等應用于學生生活情境中,理解了數學本質,學生的意識的種子才會萌芽。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內化數學思想。鼓勵學生勇于發現的眼光、重視過程性評價,而不是結果性評價,培養學生追求真理,實事求是的理性精神!
為品格而教,讓課堂重新煥發活力
李珍名師工作室成員:吳志云
從教以來,怎樣才能讓課堂有深度、有活力、有生長力,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我自己。一直羨慕為什么別人可以做到不僅課堂環節設計新穎,還無形之中滲透數學思想;不僅讓孩子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還游刃有余地把控住課堂節奏。通過閱讀周衛東校長的《為品格而教》中“高觀點”“低結構”“中溫度”的課堂樣態,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教育是有溫度的,應該注重過程性評價,而非結果性評價。對于孩子,他們更多的是鼓勵和欣賞,而非一味地指責和批判。當孩子回答問題的時候沒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是不耐煩地讓他坐下嗎?不是是否迅速捕捉利用有價值的生成信息,讓教學“增值”,才是教學的智慧。
這一本書越細讀越讓我感覺受之有益。對于周校的課堂教學也是充滿了好奇與欽佩,接下來有機會希望可以多多聆聽到他的課,盡快學習到更多,應用到自己的課堂中去。
BMJXX
”
關注白馬澗小學
分享教育教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