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百度云,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首頁 資訊 國內 聚焦 教育 關注 熱點 要聞 民生1+1 國內

您的位置:首頁>資訊 > 教育 >

中考取消,高中實行登記入學?教改浪潮迭起,為什么越改家長越焦慮?

來源:騰訊網    發布時間:2022-04-16 08:36:14

近日,北京的朋友給說姐推了一條重磅教育新聞:

為系統推進教育評價改革,探索多元招生錄取方式,北京市教委在《關于做好2022年高級中等學校考試招生工作意見》中指出,今年將分別從西城區、東城區拿出3校260學位、2校160學位試點,符合條件的應屆初中生可憑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獲得高中錄取,而無需再看中考成績。這一試點在全國尚屬首例。

圖片來源自網絡

眾所周知,大學擴招后,中考的殘酷性凸現,民間關于反對中考五五分流,甚至取消中考、普及高中的呼聲由來已久:

攜程集團創始人、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梁建章曾表示,人生不應該由一兩場考試來決定,建議取消中考,甚至弱化高考,并把中學改成四年,學生16歲直接讀大學;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認為:按照現行的中考政策,被分流的更多是郊區和農村的孩子,這樣人為造成了一種教育不公,所以應取消中考、普及高中,實施十年制義務教育;

四川大學教授、全國人大代表甘華田則認為,要緩解中國家庭的教育焦慮,關鍵在教育體制改革,建議盡快縮短學制、取消中考、普及高中、實行小學到高中十年制基礎義務教育......

圖片來源自網絡

民意洶涌,但國家層面的政策改變牽一發而動全身,按照慣例,我國任何一項大的改革上馬之前,都會先在小范圍試點,此次北京的行動,我們暫且可以理解為其是相關主管部門為緩解民眾教育焦慮做出的一次積極嘗試。

下面說姐帶大家看看具體的試點方案:

試點方案詳解

首先,參與試點的區域和學校有:

東城區兩所: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學和北京市第五十中學分校各80人。

西城區三所: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學80人、北京市宣武外國語實驗學校80人和北京市西城職業學校附設普通高中班100人。

北京的朋友都知道,東、西城區是北京教育資源相對最均衡的區域,內卷程度低,普高升學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所以這兩個區域內的孩子,只要參加中考,只要自己不挑,基本都能有高中可上。

而參考2021年北京市東西城區中考錄取分數線,這幾所學校排名幾乎墊底,錄取對應最低區排名均在5000名以外,是學業成績在中上等以上的同學通常不會考慮的學校。

圖片來源自網絡

其次,符合登記入學的考生報名資格有:

1、已參加2022年初三年級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報名,具有普通高中升學資格且具有本區所在學校連續三年學籍的應屆初三年級學生。

2、初中綜合素質評價等級達到B等級以上,地理、生物科目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不低于42分(卷面成績總分值70分)。

翻譯一下,該政策主要針對的是各方面表現正常,但學業成績處于中下游的初中生,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講“沒有啥別的毛病,就是學習還沒開竅的”、最焦慮于被中考分流至職業學校的那部分初中生。

圖片來源自網絡

最后,我們來看看具體的錄取安排:

如果報名人數少于計劃錄取名額,那么不管中考成績如何,全部錄取;如果報名人數比計劃錄取名額多,就由學校決定錄取名單,但錄取人數嚴格等于計劃錄取名額。

意思就是錄取了就不能參加后面的中招了,就要去登記入學的學校;沒錄取,還可以參加中考,看中考成績去升學。

綜上所述,北京這次普高登記入學試點政策更適合學業成績處于中下游的孩子、通過登記入學,獲得一次在中考前被普通高中錄取的機會。

理論上講,此舉可以讓更多的學生通過自我評判,用更穩妥的方式進入普高,有利于考生和家長考試壓力的緩解,可以理解其是“雙減”政策的延續。

此外,本次試點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代替中考成績作為評價標準,淡化了分數的篩選功能,以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但現實真的有這么簡單嗎?

不考試就不焦慮了嗎?

提前拿出墊底的學位為最普通的孩子登記入學,既不妨礙考試公平,也不妨礙頭部競爭,很好的體現了社會治理的托底功能,消息一出,很多網友都盼著自己所在的城市也能早日效仿。

但,如上文所述,北京東、西城兩區,教育資源相當均衡,高中普及率常年在90%以上,放眼望去,北京還有這樣的區域嗎?全國還有這樣的區域嗎?

若沒有,那么,這份試點政策便很難推而廣之,因為在我們更常見的區域,教育資源大多城鄉懸殊、高中普及率只有50-70%左右,放在北京東、西城區正常家庭根本不會考慮的登記入學機會,放到別的區域,可能會引來大面積的哄搶。

到那時,該用什么來決定誰被錄取誰不被錄取?答案可能是——綜合素質評價!

家有初中生的朋友都明白《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的內容,其中包括了思想道德(分數占比25%),學業水平(25%)、身心健康(20%)、藝術素養(10%)、社會實踐(10%)、個性發展(10%)六個評價維度,每個指標均有單獨分數記錄,并最終形成ABCD四檔。

報告冊內還包含學生初中三年的實踐活動記錄、體質健康測試數據、每學期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個性發展記錄(個人榮譽及成果的展示、發表)。

圖片來源自網絡

這樣的評價標準,優點是項目全面,可以讓綜合素質高的孩子脫穎而出,缺點是不可量化的項目太多,客觀上給了心術不正的人更多暗箱操作的空間。

更結構性的矛盾在于,只拼中考成績時,農村的孩子雖然也處于不利地位,但他們至少還可以通過刻苦努力縮小與城市孩子的差距;若拼綜合素質,藝術素養、社會實踐、個性發展這類項目農村孩子拿什么和城市孩子競爭?

圖片來源自網絡

說到底還是一個老問題,在無法保證公平性之前,再合理的評價標準實施起來都會困難重重。看到此,有人會提出,既然登記入學有礙公平,那直接取消中考,普及高中,所有的矛盾不都解決了嗎?

是否應該普及高中,何時普及高中,關乎財政、關乎師資、關乎國家大的產業結構調整,非專業人員不敢妄加評論,說姐只請大家看一樣,義務教育普及了很多年對不對?小升初早就不用考試了對不對?但前幾年大城市好的初中通過什么來選拔好的學生?奧數成績!

什么意思呢?不論教育普及到什么程度,教育資源總是不均衡的,不均衡就會有競爭,有競爭就會有相應的評價標準,取消考試,總會有別的評價標準替代分數,變的只是內卷的賽道,焦慮卻并沒有減輕半分。

延遲分流,可以延遲焦慮卻不能減輕焦慮

當然,14、15歲懵懵懂懂的年紀就接受現階段殘酷的中考分流,的確有悖于未成年人的成長規律,很多人提取消中考,想法也很簡單,就是“我能接受孩子是個普通人,但我不能接受我的孩子進不了大學的門”。

那么好的,假如政策放開,大家都去上高中,而根據教育部公布的高招數據,2016年-2020年,我國大學的錄取人數(包含本科和專科)常年穩定在79%-81%之間,其中本科比例穩定在42%-43%之間。

圖片來源自網絡

也就是說,拆掉中考這堵墻后,我們的孩子不論專科本科,基本都能夠到大學的門,大家的樸素的愿望倒是悉數滿足了,但是然后呢?

然后更殘酷的教育分流雖遲但到,來看看近年的考研數據吧:2015年-2022年,考研報名人數7年平均增長15.8%,今年更是創下了歷史最高增長紀錄,報考人數457萬,漲幅達到了21%。

要知道,今年考研的應屆生,也就是2018年錄取的本科生,不過422.16萬人而已(倒掛這部分人數,多來自考研二戰、三戰、N戰等歷屆生),而各院校今年計劃招生總人數在110萬左右,不出意外,將有300多萬考生落榜。

圖片來源自網絡

是同學們都醉心學術研究嗎?

當然不是!300萬考研人落榜熱搜的背后,說姐發現,還有很多學校理工科專業上線考生不足,不得不服從調劑,甚至蘭州大學、中國科技大學這樣的老牌理工強校都發布了調劑公告:

圖片來源自網絡

卷王專業更多出現在法學、應用心理學、會計學、金融學、新聞與傳播、教育學這種人文社科類的專業碩士,甚至不乏有很多理工科背景的同學改考這類專業。

由此不難看出,在當今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碩士文憑早已取代本科文憑,成為高端工作新的敲門磚,而比起研究生階段能學到什么,大家更關心的果然還是如何快速拿到碩士文憑,爭取早日“上岸”。

至于專科那邊,官方沒有更嚴謹的數據,但我們僅從日常聽到的新聞里,便能對專升本的內卷程度略窺一二:

為提高學生升本率,有學校組織專門的專升本輔導班,甚至從大一開始,就圍繞升本考試科目有針對性進行強化訓練。也有學校在學生備考的沖刺時刻,壓縮甚至取消畢業前頂崗實習環節,好讓學生安心復習備考。

圖片來源自網絡

如此劍走偏鋒的備考讓主管部門都看不下去了,山東近年不得已調整普通高等教育“專升本”政策,其中規定,2020年起,應屆專科生參加“專升本”考試,綜合素質測評成績排名不得低于同年級、同專業的前40%。

看到了么?教育的篩選功能一直都在那里,或早或晚都會有,篩選越往后延,學歷越貶值,大家對學歷的期望越水漲船高,最后只能都亦步亦趨涌向更高階的學歷內卷。

大學擴招的結局是本科生卷考研,專科生卷專升本,而已經如此慘烈的內卷現場假如再疊加高中普及,大家本就很嚴重的教育焦慮該何處安放?

教育的改革解決不了社會的問題

所以,我們從出生到就業,每一步都走的如此焦慮,是教育的篩選功能從根上就錯了嗎?

不,孔老夫子講有教無類,也講因材施教,人與人的稟賦與潛能天然是不同的 ,孩子在合適的節點分流走向不同的教育路徑甚至是不同的人生路徑,既是對教育資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對孩子自身情況的尊重。

圖片來源自網絡

關于是否應該中考分流的命題,我們能聽進去各行各業意見領袖的意見,唯獨聽不進去一線中學教師的意見,初中尚且吃力的孩子,死記硬背尚且各科會考只能勉強及格的孩子,你指望他高中一下子成熟起來,理解能力瞬間飆升,融會貫通的能力三年之內馬上形成,不說癡人說夢,怕是十之只有一二吧。

教育分流出不同的人做不同的職業本沒有錯,錯就錯在不同的職業利益分配、社會保障水平、社會地位的差別過于懸殊。比如工人與公務員,別的利益難以比較,單就退休補貼這一項,待遇有如天壤之別,所以就算職業教育的地位被捧的天花亂墜,大家還是不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去念技校。

另外,國人重視教育、崇尚知識沒有錯,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凡事以學歷作為單一標準,把人分出三六九等這種社會文化導向,也逼得教育不得不功利化。

比如外表光鮮靚麗的辦公室白領與衣著臟亂差的管道維修工,前者收入一定比后者多嗎?前者社會貢獻一定比后者大嗎?前者道德水準一定比后者高嗎?

答案還真不一定,但小到同在一節地鐵車廂里,大家總是沒來由對后者抱以鄙夷的神色;大到同樣想在大城市落戶,沒有人會去考慮后者的訴求,如此,不怪大家明知學歷貶值,也要讓自己的孩子擁有一紙大學文憑了。

圖片來源自網絡

以上社會層面的問題不解決,再怎么改革教育,孩子的出路沒有變得更寬,大家依然還是會焦慮,而過于關照群眾眼下焦慮的教育改革,注定很難關注到學生的長遠出路,更難以關注到整個國家的產業變革以及教育自身的規律,注定越改越內卷。

最后,于我們普通大眾而言,別再寄希望于這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教改了,引導孩子努力學習,爭取將來有更多選擇權的同時,盡早看清現實,身體力行地教孩子尊重每一種勞動,以務實的心態面對職業選擇,這樣孩子將來即使學歷普通,也擁有讓自己幸福的心胸與能力。

這,才是真正的“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遠”。

作者:鳶尾花花兒,精英說作者。認真帶娃,認真寫字,擁有兩件軍大衣的80后寶媽。

關鍵詞: 評價標準 綜合素質評價 義務教育

頻道精選

首頁 | 城市快報 | 國內新聞 | 教育播報 | 在線訪談 | 本網原創 | 娛樂看點

Copyright @2008-2018 經貿網 版權所有 皖ICP備2022009963號-11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聯系郵箱:39 60 29 14 2 @qq.com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一区| 亚洲AV色福利天堂| 亚洲风情亚AⅤ在线发布|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 人妻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 超碰caoporen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