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煤礦靠什么吸引“新人”
文 | 本報記者 朱妍
編者按
招人難、留人難、用人難,這是記者在采訪中時常聽到的感慨。特別是當前,智能煤礦加速發展,與之相匹配的新型智能化人才急缺,全行業求賢若渴。本報刊發《煤礦“新人”告急》后,多位來自生產一線、企業管理崗位、高校院所的相關人員紛紛表達看法。
記者從中了解到,越來越多煤企拿出專項政策,想方設法招人留人,部分礦井還專門成立了大學生采煤班,聚集了一批高學歷、高技術、跨專業的新生力量。是什么吸引他們而來,又是什么讓他們愿意留下?
“你不干我不干,沒人就沒有基礎”
盡管井下條件、工作環境不斷改善,煤礦就業吸引力不足仍是不爭事實。據不完全統計,在采掘一線工人中,本科以上人員僅占3.04%,41歲以上人員占比達到55.6%?!澳贻p人寧送快遞也不到煤礦”“大學生到煤礦也不愿下井”——類似現象比比皆是。
不過也有例外。出生于1996年的郭春福,現為中煤新集劉莊煤礦一名技術員。去年6月走上工作崗位的他,也是中國礦業大學智能采礦特色班首屆畢業生。為何主動放棄保研資格選擇煤礦?“學了4年專業,希望所學能為所用?!惫焊8嬖V記者。
郭春福坦言,在校雖有過短期實習,自己對煤礦一度停留在傳統印象。“就像《平凡的世界》描述那樣,苦臟險累。起初更多是出于自身考慮,工資待遇不錯,建礦時間不長,這里條件好些,離家也近。但真正深入一線才發現年輕人是真的缺,尤其現在推行智能化,你不干我不干,沒人就沒有基礎,所以我愿意留下來?!?/p>
更多年輕人關注到煤炭行業的變化。在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集團哈拉溝煤礦,首個大學生智能化采煤班于今年初掛牌。該班副班長王天博介紹,在全班11人中,研究生1人、本科學歷8人、大專學歷2人,年齡最小的成員是一名“00”后。
“要說哪里吸引我?待遇是一方面,尤為重要的是,在這里真正有了展示自我的舞臺。”王天博舉例,不同于過去常見的“論資排輩”“同工同勞”,每個人均可充分發揮專長?!氨热?,組里有人擅長制圖、有人精通軟件,平日會專門安排他們給大家講課,手把手傳授新知識新技能。這是對個人能力的肯定,大伙兒也能互幫互學、共同進步。我們礦提倡‘軍隊的作風、工匠的精神、家庭的親情、校園的文化’管理理念,人文關懷很足,比如各種球類、讀書等文體聯合會就有12個,跟過去枯燥艱苦的煤礦不一樣了?!?/p>
“讓大學生們來了‘有里也有面’”
相比傳統礦工,年輕人思路更活,需求也更多元。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除了工資待遇、工作環境等“看得見”的條件,發展前景好不好、提升通道足不足、個人價值大不大等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選擇。就業觀在變,催生煤礦管理方式、理念也要更新。
“現代年輕人更熱衷到‘高大上’的地方工作生活,而在許多人傳統印象里,干煤礦苦臟累險,福利待遇也沒有明顯競爭力?!痹谥忻盒录茉垂煞萦邢薰径麻L楊伯達看來,年輕人不愿下井的原因可以理解,但現狀亟待改變?!敖窈螅旱V必須堅定不移走安全、高效、綠色、智能化道路,在減人提效、良性發展的基礎上,提高職工福利待遇,強化各類人文關懷。由此增強人才吸引力,讓大學生們來了‘有里也有面’。”
楊伯達認為,不斷加強煤礦智能化建設、改善作業環境、提高收入待遇,當前是最有效的手段,同時也要搭建平臺、關心關愛,做到多措施留人?!氨热?,對于新招大學生的成長渠道、選拔任用足夠重視,無論哪個崗位均有相應晉升通道,待遇也隨之提高。對于招來的主體專業大學生,待滿一定年限,我們還會給予一次性補助獎勵。”
首個班組掛牌之后,神東煤炭集團陸續成立了榆家梁煤礦、寸草塔煤礦等多個大學生智能化采煤班。專門出臺的《神東煤炭集團大學生智能化采煤班推廣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思路及目標、組建標準、考核內容,各個礦井聞令而動。
“在智能化建設進程中,煤礦對各類科技的應用集成化程度最高,應用場景最廣泛,未來煤礦將成為高科技的行業,這為大學生們提供了嶄新舞臺。”神東煤炭集團董事長李新華強調,要注重對大學生的成長關懷,突出人性化,樹立關懷人、培養人、塑造人、服務人的理念,為大學生營造團結和諧的班組氛圍。
“學得實、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作為企業與人才之間的橋梁,高校院所也在探尋解題之道。今年2月公布的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顯示,“智能采礦工程”被9所院校列入新增專業名單。
“教育培養是填補新型智能礦業人才缺口的基礎,‘學得實、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則是用人單位對學院人才培養質量的認可。”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副院長萬志軍介紹,2018年9月,該校開設了第一個智能采礦特色班,10月召集全國40多所高校、科研單位及煤炭企業,研討達成國內首個智能采礦人才培養共識。去年,智能采礦工程本科專業獲得教育部批準增設并開始招生。
“我們堅持畢業生回訪和反饋制度,切實打通‘招生-培養-就業’一體化推進的最后一公里,常態化建立人才培養問計走訪、畢業生就業質量調查等聯動機制。先后走進中煤集團、晉能控股等20多家單位開門問計,重點結合智能化建設,了解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和知識能力訴求?!比f志軍表示,年輕學生初到煤礦不適應、留不住的情況長期存在。除了專業課程,學校還建立了融“浸潤式思政教育、寬厚式基礎教育、融合式專業教育、開放式國際教育、貫通式精英教育”為一體的育人模式,“把‘學煤愛煤’像鹽一樣融入每一門課程,創造更多機會走進一線,真實感受巷道寬敞、環境明亮、設備先進的正規化現代化礦井,引導學生學一行、干一行、愛一行?!?/p>
李新華提出,持續關注年輕人的成長過程,尤其是大學生入企第一年的思想動態和學習工作過程,做好大學生從校園到社會、從學生到員工“兩個轉變”的銜接工作?!按髮W生智能化采煤班擁有高水平技術人才,不僅要傳承‘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精神,更要發揚‘特別能創新’的精神,賦予新的時代內涵?!?/p>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見習編輯 | 李澤民
責編丨閆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