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中文系1977級
畢業40周年紀念征文
四十個春夏秋冬,
似乎只是轉瞬之間。
時間潮水漸次退去,
留下最閃光最難忘的,
還是上大學的記憶。
作者近照
一
高考那年,我在趙縣梨村聯合中學教書。
所謂聯合,是把臨近兩三個村子的孩子,集中到相對條件好點的村里,在公社內抽調教師,組建一兩個班。初高中俱是兩年,教材統一,教學進度有要求。當時,正值教育事業重大轉折的前夜,雖然已經聽到傳過的“老九不能走”的話,我感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氣還未普遍形成。農村孩子上學,家庭條件允許,孩子好學,就初中高中續下去,條件不允許半路就可能輟學。高中畢業到頭,還是回家去務農掙工分。當教師無壓力。
那段日子很平淡。住校的老師空閑多,故事就多。一盤煮黃豆我們三個男同事能喝兩瓶薯干酒。學校沒食堂,大家拼湊米面油自己開伙,一時油瓶見底竟可用醬油炒菜。有兩個女老師,用鞋油涂在翻毛皮鞋上,生生弄成烏亮的黑皮鞋。簡單清貧的生活,有時也會開出花來。
工作壓力小,時間可控,高考復習自然就具備了條件。
得到恢復高考消息后,兩三個老師一邊教課一邊準備,到某個階段還能調整課程設置。開始,還簡單交流一下,先謙虛說數學學的不好物理差勁歷史還湊合,再說報大學還是報中專,中專有元氏師范,鄰縣,離家很近。大學有河北師范大學,在石家莊;河北大學在保定,等等。大家各自復習,越來越感覺要補習的東西太多,痛惜以前浪費了太多時光。剩下半個月時,校長審時度勢,雪中送炭,干脆放了假。
二
赴考時,騎一輛二手飛鴿,在布滿了車轍的土道上顛簸,鏈條長時間沒注油,騎行一段會掉下來。天還早,沒有太陽,沒有風,仿佛沒碰到行人。田野里裸露著枯黃,天地之間很空曠,陰天,只看到幾個村莊,在彌漫著的清冷中影影綽綽。當時心情很奇特,直到今天仍記憶猶新。沒有臨考前的一絲緊張,也沒有今番一去,要搏得個斗轉星移、改天換地的豪情,更沒有有棗沒棗打三竿子試試的心態。不是自己知識儲備厚實,也不是復習的多么到位,勝券在握。真實念頭是,一個農家子弟,本應面朝黃土背朝天侍弄田地,卻風吹不著雨淋不著當教書先生,也可滿足了。報考大學,心中充斥著一種得隴與望蜀間又希望又空落的忐忑,一如當時的曠野。
能夠幸運考上大學, 沒有瞻前顧后的念頭,成敗的顧慮,能放的下,回想起來,也許算個原因。
1990年在辦公室
三
常聽人說,學中文多容易,翻翻雜志,看看小說,消遣就算功課。
其實,自已起初的認識也十分膚淺,覺得中文課是語法修辭和寫作,高級版本語文課吧。沒料到學習過程中眼花繚亂。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理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新聞、古文字……一長串名字,每個名字猶如一座大山,看山在眼前,爬山千辛萬苦。話說回來,一個名字就是一個專業,各種專業集結一起,就好像又沒專業。
既然是課程設置,肯定就有設置的道理。先生講完十幾個課時,整理筆記看原著查資料必須很快跟上去,這堂課剛剛消化或者還沒消化,下堂課又有新先生新內容。大學是打基礎、學習方法技能階段,無論是搞學術搞創作還是對其它方向,但隨著課程一路跟下來,只覺得步履踉蹌,狼狽不堪。
學習中逐漸知道,生活閱歷、人生經驗對于讀書是何等重要。我看見的山是山水是水,有豐富閱歷、洞悉世道人心的同學,看到的山已不是山水已不是水,或者已到山依然是山水依然是水的境界。升華一階,過程何其難。
歷史系、經濟系同在一棟教學樓學習,一個食堂就餐。來來往往見到有點羨慕,當時就想,還是歷史系好,學歷史,就是講講過去的故事吧。
四
劉發海兄的形象又鮮明起來。
他很少上街。外出時侯,從來不急,很從容,因此少有丟三拉四。范炳剛跟他是滄州老鄉,喜歡找他溜彎,走前都會把書啊衣褥啊收拾一會兒才出宿舍門。走路四平八穩,他個子高,腿長,不把步子邁得那么大。
到閱覽室催他走快點,他會說,“著嘛急呢”。
他整潔、利索,喜歡平頭短發,每次讓理發時囑咐,再多去一些。他的頭發又黑又粗又硬,根根直立。理完洗頭,捏撮洗衣粉,搓得滿頭白沫,“唰唰”直響。
我愛找他對課堂筆記,他的記錄認真,雖也涂抹,但清楚好認。字是中宮收緊,四肢舒放那種,有點黃庭堅的味兒,字不大,娟秀。
畢業后,他毅然回到滄州,安排在黃驊南大港農場中學任教。家里愛人帶倆孩子,在農村,那時已經實行責任田了,選擇這個工作還能顧家,顧孩子。好高騖遠不現實。
工作開始,通信中向我介紹近況,知道他生活還算平穩。只是他有次請我找黃綺先生寫個學校名牌,我因曾求過先生兩次墨寶,不好意思屢次張口,躊躇再三,只好交白卷覆命。但終究沒替他辦成,自此心里常存愧疚。
誰知,前幾年他竟去世了,一直沒聽說他身體怎么不好。生命無常,走時,怕還不到七十歲。據說,在人生旅途終點,每個人都會有生命的閃回,迅速回顧過往一生,甜酸苦辣,愛喜悲愁,但主要一定是善意和溫情。其中,大學四年,想必也是銘記的一程。
1986年在石家莊
五
學習期間身體不爭氣,生了次病,乏力,肚脹,食欲不振,醫生診斷是貧血。吃藥吃到一看見印有“河北大學衛生隊”字樣的白色小紙袋就發怵。一種名叫琉酸亞鐵的藥片,像鐵丸,暗紅色,沉甸甸的,一到衛生隊就給這種藥。不知怎么,每次和水吞下會有吞金的感覺。
宿舍幾位同學,既要上課又要照顧,溫暖得極其讓人感動。輪流打開水、掃地清潔衛生免了,不愿去擠、去排隊便替我買回飯菜,幾次三番陪同到地區醫院……聯社多次舍棄時間陪同看病。有次,醫生建議做個腰骨髓穿刺,查什么造血機能,讓回去考慮一下。我倆犯怵,我看他他看我,不敢決定。還是守義和月忠兄見多識廣,直言慎重。
在哪里讀到過,人的身體是微型宇宙。宇宙神秘莫測,既然如此,干脆沒再理睬。誰料,不長時間身體卻不知不覺變好了。
人生,總難預知一個又一個下一刻,即使是喜出望外的那種,比如自已莫名其妙地貧血了又莫名其妙地痊愈了,比如四年讀書遇到422宿舍如此溫暖的同學們,他們是:[劉發海]、王守義、張月忠、[王密東]、韓聯社、林建章。
六
平日看書,猶如隨意散步,到一處名勝,飽覽山光水色,或發思古之幽情。上學讀書,是面對賢哲的討教,走遍山野的尋礦,是秋收冬藏。
為了一本經典名著,說不定幾次到圖書館,好容易借到手。翻至最后封底處,看粘貼的借閱記錄一行排一行,紅色或藍色戳上的年月日,頭尾銜接,沒有空閑下來的時間。有的書,借閱四年也未必借得到,譬如日瓦戈醫生、金瓶梅。
晚飯后在教室讀書,自由,不受時間限制,誰最后誰關燈。看看時間不早,又暗自加碼,再待一會兒。在床上讀書很舒服,坐也是臥也是,要記點什么,盤腿坐起,床頭與床等寬的行李箱子是書桌。
邊散步邊默詠唐詩宋詞,帶上書或事先抄在一張紙上,半路卡住,確認正誤,拿出校對。出校門一路向東,一直到小營坊。夏天晚飯后,小營坊的田間小路上,同學三三兩兩,不絕如縷。
不知誰首創,有樣學樣。用兩棵長釘架一塊木板,釘在床鋪上方做成簡易書架。教材、正讀的書插上去。有時,到建新街書店,花塊兒八角買本薄冊子小書,擠進架上,排成長長一列,床上時光,隨時讀隨手取。墻上小書架,仿佛是同學標配,宛如那年月,在的確良軍便服的口袋上別一支鋼筆。
讀書也有沮喪時侯,尤其到閱覽室看書刋雜志,林林總總中挑出一期刋,或情景或心理或語言描寫,正讀到心領神會、充滿期待處,忽然發現整整齊齊少了一頁半頁,明顯是用筆尖沿直尺劃過,剛扯下來。
讀過的書,有的記憶深刻,有的支離破碎,有的仿佛已經丟失得影蹤全無,只剩一個空空的名字。
2022年4月9日
2010年在美國
附:詩六首
大學回憶
第一課
十年夢路阻且長,
際會古城一課堂。
三月窗前風乍起,
白楊樓外已成行。
占座
舍友催何急,
請聽鼎沸聲。
煩攜文具去,
虛位且憑卿。
閱覽室路上
春來楊柳半鵝黃,
開卷始覺滋味長。
快步相約天欲暮,
西樓猶自挽斜陽。
心事
我本農家子,
未曾訴人聽。
或言稼穡苦,
羞見夜書燈。
午讀
枝間日影到東墻,
依舊身心在課堂。
不是腹中無食欲,
詩書韻味饌羞香。
照相
振衣門外站,
牌匾比肩平。
留照只一瞬,
四年與永生。
2022年4月9日
作者簡介:
劉英民,1955年10月生,河北趙縣人。畢業后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今河北省市場監管局)工作,曾任市場處處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處(直銷監管處)處長、辦公室主任、邯鄲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等,2015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