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新聞發布會上,明確了教師可實行“彈性上下班”,以減輕教師的負擔與壓力。
對于教育部的表態,很多教師表現得異常冷靜、理智,不僅沒有歡呼與激動,反而滿是憂慮的質疑:彈性上下班,怎么彈?在校時間是越彈越短,還是越彈越長?工作量是越彈越少,還是越彈越多?
教師為什么會有如此擔憂?因為這些年教師的工作量有增無減,不斷地增加。除了教學以外,還有各種雜務極其繁重,每名教師都的工作量都已然達到超飽和的狀態,并且經常回家后還要加班加點地完成額外的學校任務,可謂終日忙碌,壓力山大。
如今很多中小學,師資力量并不充足,一名教師可能教兩門課,或是一名教師教兩個班的課(有的更多)。教師到校時間必須早于學生,如果要求學生七點半到校,那教師到校時間必須往前彈(考慮到有的學生會提前到),彈到七點也屬正常。
到校后,既要盯著早讀,又要抽空檢查教室內外以及清潔區的衛生,還要檢查作業和背誦,只要一到學校緊張忙碌便開始了。早讀之后便是更為緊張的上課時間,上完兩節課后精力已然消耗大半,但還有作業要批改,還有教學反思要整理,還有接下來的備課、教案……
除去正常的教學工作,各種迎檢材料編寫也是常干的工作之一 ;各種創建活動也是經常要搞的,志愿服務也是花樣百出,必須去做的;中午的午餐監管之后,還要監管學生在教室休息,要認真負責,不容有失;下午上完課后,還有課后服務工作,依然少不了一線教師的身影,這讓下班回家的時間往后彈了1到2個小時。
放學后,又時常會有各式各樣的會議,無論是迎檢、學習、安全、師德還是例會都是必須要參加的,校領導一向要求開會必有鐵的紀律的,以“不準請假,不準遲到”為要求,開會首項必是點名,漫長的會議讓人煩惱不已,熬到結束時也要點名,看誰半路逃走,會議的重點即是點名!
天色已晚,披星戴月地趕回家中,已然精疲力竭。雖然不想說話也不想動彈,但晚飯還要自己去做,孩子還餓著呢!做飯有氣無力,吃飯無精打采,吃完之后還要收拾,之后還要檢查孩子作業……
期間不時要留意手機的各個微信群,學校群有可能讓填什么表格,或是要求下載APP,或是學習什么精神,收看直播之類的任務,一旦錯過,不能及時完成,是要受批評的!也要留意家長群,有沒有家長問作業,或是反就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或是學生間的矛盾問題等等。一旦錯過,沒有及時回復,家長生氣了可不得了!有的家長會認定教師不作為,告到學校或教育局麻煩就大了!
學校實行彈性上下班,給教師減負減壓,不能只存在于口頭呼喊,而應該從實際出發,要拿出可行的方案來。一方面要大力減負減壓,減少教學任務以外的繁重雜務;另一方面要加大師資投入,讓更多的教師進入校園,分擔教學工作與迎檢工作等雜務。否則,教師彈性上下班,只能是越彈工作時間越長,越彈任務越多,壓力越大!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文章末尾為各位家長分享一本好書,都別錯過了!
拿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的話來說:
想要讓孩子學好數學,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數學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來,這就需要父母在輔導孩子數學題的過程中,陪孩子多讀一些數學方面的書籍,玩一些數學游戲。
然而,攀登數學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我也認為數學很枯燥,但一看到劉薰宇的數學書,感到很驚訝。你還能像這樣學數學?”
楊振寧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后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能夠認可的數學老師劉薰宇是不會錯的。
劉薰宇又是誰?
劉薰宇與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家相比,并不出名,因為他的精力主要在數學教學和中小學教材的編寫中。
劉薰宇一生寫過很多數學方面的書,最有名的便是這三本:
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了,里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級的娃,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內容。
同時把這書拿給孩子看,平時孩子也補習數學,有時候覺得上補習班有點枯燥。可孩子看這本書,卻覺得很有意思,而且還能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運用過來。
一看就看了個把小時還不覺得累!家長:實在是難得的好書!
對于劉薰宇先生編著的這套經典數學科普圖書,家長們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家長表示“這套叢書總體上有一種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感覺,語言特別有說服力”
可以說,熟讀這套書,小學和初中的數學就不用擔心了。
這套經典數學叢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們蘊藏起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讓學生們愛上學數學,許多家長表示《數學三書》是難得的好書,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