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女教師,45歲,編制內,月薪5千。收到民辦學校邀請,年薪不低于20萬,問要不要去。
這是一位老師的網上自述。她說,收到鄭州某民辦學校的電話,愿意聘請她到該校擔任畢業班班主任,年薪不低于20萬元。
起因是,今年暑假,她送女兒去鄭州參加事業單位招考,無意間看到該民辦學校招聘教師的公告,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參加了試講。沒想到校方非常滿意,當場決定聘用她,并開出不錯的薪酬。
當時她沒決定,回家后,民辦學校的執行校長再次打來邀請電話,她就有點動心了。不過,到了這個年齡,要徹底放棄編制,她還是很猶豫。
帖子下面的評論,有支持的,有反對的:
支持者認為,在民辦學校工作一年,頂得上在公辦學校工作三年的收入。只需10年,后半輩的錢包括退休金都掙回來了,值得。
反對者認為,民辦學校工作壓力大、負擔重,45歲的女教師,身體吃不消。而且,不能保證長期有高收入,萬一學校倒閉,連退路都沒有了。
我相信,這個帖子的評論者,大多數是教師。對于這個話題,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都只從金錢得失的角度討論,我認為這樣的討論沒有意義。因為當事人對此了然于胸,她需要更有價值的建議。
今年初,我師范的一位校友也從公辦學校辭職了,去了浙江一所民辦學校。男,44歲,有兩個孩子,老婆沒有穩定收入。經濟壓力很大,是他下定決心辭職的根本原因。
可是,在縣城和農村,面臨類似壓力的教師很多,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仍然選擇了向生活低頭。不是他們缺乏勇氣,而是沒有自信。主要是能力不足。沒有能力而盲目自信者,其實是無知,不值得鼓勵。
我的這位校友,專業能力強,尤善講課,從教二十多年來,參加過無數次公開課競賽,省市縣各種等級的獎狀和證書,摞起來有一尺多高。還取得了副高職稱。憑這些,他是不用擔心學校倒閉的,總能找到合適的去處。
不身懷絕技,何以仗劍走天涯?有所恃,才能走得從容,不患得患失。
所以,這位想要辭職去民辦學校的女老師,首先應該掂量一下自己的斤兩,能不能憑本事吃飯而且吃到飽。如果不能,還是守住手中的鐵飯碗更穩當一些。
2020年5月,深圳名師熊芳芳辭去編制工作,此時她已是48歲“高齡”。“不愿一生被人安排,按照自己的想法活一次。”熊芳芳這封充滿情懷的辭職報告,引發業內廣泛關注。
熊芳芳老師應該是沒有經濟壓力的。48歲的女教師,正常情況下,孩子已經成年。她又是深圳的編制教師。深圳的教師編制令人羨慕,新入職的正式教師,年收入近30萬。這兩年,很多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也愿意應聘深圳中小學的教職。
熊芳芳是副高職稱,有三十一年教齡,她的年收入,據稱有50萬左右。有能力、有資歷、已步入老年。按一般人的思維,熊芳芳老師最好的選擇,應該是在學校謀取一個輕松的職位,安靜等待退休。還折騰什么呢?
但在她的內心里有不甘,“按照自己的想法活一次”,想的是要實現自己的價值。這種價值,既可以用金錢來“認證”,還應該有更大的社會意義。目前,熊芳芳的網絡課程《生命語文》在各平臺得到了一定的認可,整體收入遠超編制內的工資水平。她以這種方式,從另一個層面來證明自己。
不得不說,編制內的教師,有很多人,覺得自己的職業很雞肋,經常抱怨。包括我。甚至,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是抱怨得最厲害的一個。
但現在,我已很少抱怨了。既不是我漲了工資,也不是心死了認命了。而是,經過深刻的反思后,有了新的認識。
我就這點兒本事,如果放棄編制,我不會活得更好。所以我應該感恩現在這份穩定的工作,而不是抱怨。是的,教師工資收入應該看齊公務員,這是教師法規定的。不落實,就是違法。大家這樣抱怨,也有理由。
可是你想過沒有,其實大多數公務員的能力水平和社會貢獻,也是配不上他們工資收入的。教師以公務員為參照,這個大方向本身就有問題。
我們最應該參照的,是自己的能力水平。如果能力強水平高,所得又很少,則不但應該抱怨,還應該盡快離開,去尋找更能實現自身價值的工作。如果能力普通水平不高,所得也很少,就不必抱怨了,應該盡快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以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編制最大的優勢,是給了我們容錯空間。干得不好,也不用擔心被炒魷魚。這么大的容錯空間,是多么好的成長機會啊,可惜大多數人沒有抓住機會努力提升自己,而是在安逸的環境里虛擲光陰。最后,年歲漸長,人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心里便填滿了怨恨,再也感覺不到快樂了。
所以,到了一定年齡的教師,就接受現實,安心工作吧。年輕的教師請記住,沒有什么比成長更重要,與其抱怨,不如努力提升自己。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文章末尾為各位家長分享一本好書,都別錯過了!
拿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的話來說:
想要讓孩子學好數學,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數學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來,這就需要父母在輔導孩子數學題的過程中,陪孩子多讀一些數學方面的書籍,玩一些數學游戲。
然而,攀登數學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我也認為數學很枯燥,但一看到劉薰宇的數學書,感到很驚訝。你還能像這樣學數學?”
楊振寧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后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能夠認可的數學老師劉薰宇是不會錯的。
劉薰宇又是誰?
劉薰宇與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家相比,并不出名,因為他的精力主要在數學教學和中小學教材的編寫中。
劉薰宇一生寫過很多數學方面的書,最有名的便是這三本:
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了,里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級的娃,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內容。
同時把這書拿給孩子看,平時孩子也補習數學,有時候覺得上補習班有點枯燥。可孩子看這本書,卻覺得很有意思,而且還能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運用過來。
一看就看了個把小時還不覺得累!家長:實在是難得的好書!
對于劉薰宇先生編著的這套經典數學科普圖書,家長們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家長表示“這套叢書總體上有一種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感覺,語言特別有說服力”
可以說,熟讀這套書,小學和初中的數學就不用擔心了。
這套經典數學叢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們蘊藏起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讓學生們愛上學數學,許多家長表示《數學三書》是難得的好書,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