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一玲(廣西民族師范學院)
疫情之下,大學生的校園生活是什么模樣?大抵是,可以約上三兩好友在校園周邊游玩;邀請學術界名人大咖,開啟思想交流碰撞……三年疫情持續未停,“夢想中的大學生活”慢慢地成為了應屆畢業生的回憶。
居家隔離,線上教學,核酸檢測,一切都來得那么突然,又變得那么自然。學子們努力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在這個特殊的學生時代留下自己的“痕跡”。我們時常能看到網絡平臺上,為消解憂郁心情,有的學生自我娛樂,結伴拍攝搞笑視頻。在有限的活動空間里,為鍛煉缺少運動的筋骨,有的人注重自己的健康,紛紛到宿舍樓下跳繩,活動室里打球,操場中跑步等。而因長期的封閉式生活,同學們少不了互幫互助環節,一來一往的交際中,讓親密的關系更緊密,促進宿舍交往的平衡與和諧。大量的核酸檢測工作、志愿行動缺少人手,學生也積極上前報名貢獻青年力量,也更是學會責任擔當。疫情,讓人們神往的校園生活就此打亂,但它以另一種方式詮釋大學的意義,一副別樣生動的大學生活就此徐徐展開。
修身養性,沉淀自我。封閉式管理,意味著大學生們不能任意地說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也不能開展線下大型活動。快節奏的生活開始了“慢速”運動,減少了實踐的需求,借此留下更多個人時間以此休整內心,讓大學生們得以靜下心思考生活與學習。拿起他們可能放置在臺前有些落灰了的書,重新去喚起他們許久未碰的技能,書法、繪畫、音樂、寫作等,或是認真鉆研某一項研究,這也許就是隔離的樂趣,是暫時慢下來的“饋予”,學會消除浮躁,思索未來。
特殊時期,在這場疫情的持久戰中,也提前給他們上一堂“與人交往”課,勢必需要同學之間彼此守護,試著學著體諒,珍惜與關愛,于相互幫助中做一個心性“柔軟”的人。隔離,雖封閉活動空間,但拓展坦然心境。
彰顯責任擔當,年輕一代毅然挺進。許多“00后”參與到防疫一線,在人們認為“他們還是孩子”的驚嘆和欣慰聲里,有些人甚至成為中流砥柱,學生志愿者用微笑面對苦難,用自己的方式守衛身邊的穩定平安。
生長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的學子們,在許多年以后,一定會感慨這場靜默的“戰役”,就像先輩們回想戰爭時一樣。這場疫情褪去之后,留下的精神和信仰一定歷久彌新,封存為一代永恒的記憶,為下一代講述堅韌不屈的“抗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