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絕大多數家長心里,學習是孩子實現自己理想抱負過程中,最踏實、最省力的途徑。只要同學們能順利考入大學,父母牽掛的心便放下來了大半;倘若不然,便總是要為孩子的前途“打算”。
“榜上有名”這件事自古以來都是大多數人的追求,在21世紀也不例外。尤其是在我國參加高考的人數已連續幾年突破1000萬的情況下,考生們的壓力之大不言而喻。
因此,作為家長自然要提前為孩子了解國內大學的相關信息。這是因為,一方面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另一方面,父母也能為學生分擔升學壓力,成為他們升學路上的“指明燈”,引導孩子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學校,少走彎路。
國內大學普遍被分為了8個檔次
目前來看,國內大學依據所屬部門被劃分為8個檔次。
分別為“C9聯盟”高校、副部級“985”高校、正廳級“985”高校、教育部或其他部直屬“211”高校、地方“211”高校、省部共建高校、省屬高校和非省屬高校。
其中,“C9聯盟”指的是由我國首批入選的“985”高校組成的聯盟,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
這9所頂尖院校之間實行的聯合教學方式,為學生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機會,然而過高的分數也讓它們作為第一檔院校顯得格外“高不可攀”。
副部級“985”高校雖然不如“C9聯盟”,但其師資力量、所擁資源及歷史文化都是不置可否的。這一檔次的高校共有23所,如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同濟大學等。
位于第三檔次的則是7所正廳級“985”高校,雖然被大學生們戲稱為“985”大學的“守門員”,但其入學分數也是較高的,并不真的是門檻低。
第四檔次的大學性價比很高,它們屬于教育部/其他部直屬“211”高校,這類高校由教育部或者其他部直接所屬,地位自然也高于其他“211”高校,是“211”中的“頭部”。
這類大學共有47所,如上海財經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等,一般學生考上第四檔就算家長口中的學霸了。
第五檔次的大學則是地方“211”高校,雖不是由教育部直屬,但其強勢學科也不容小覷。包括了蘇州大學、安徽大學、南昌大學、上海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29所高等院校。
接下來的六、七兩檔分別是51所省部共建高校和超過1000所的省屬高校,在某一省內,這些高校屬于省內重點高校,在省級層面上資源會傾斜給這些高校。比較適合五百分及以上的學生報考。
最后一檔則是非省屬高校,這些大學共有五百多所,在考生選擇這些院校時,盡量報考熱門強勢專業,為日后在省內的就業奠定基礎。
從院校等級上來劃分,第四檔是條“分水嶺”
通過簡單的了解,我們不難發現,前三個檔次中的高校均為“985”高校,即使身為“守門員”的第三檔次,其錄取分數也是六百多分,其中的優勢學科更是達到與第一、二檔次大學相近的錄取分數。
此外,第四檔次的大學雖為“211”高校,但其特殊之處在于教育部直屬或其他部直屬,這些學校所擁有的資源和“985”高校一樣最高也是國家級的,有別于地方“211”高校。
因此,第四檔可以說是一條分水嶺。當然,想考上這些學校的孩子,成績最好不要低于600分才較為穩妥。
學生在進行院校選擇時,需要從多角度來分析
即便看到這里,我們可能也只是對國內高校有了籠統的認識,要應用到高考擇校中來,還需結合學生的高考成績先進行檔次選擇,再依據院校優勢專業、考研難易度和就業落戶等進行考慮。
●院校名氣是否能成為學生的底氣
總的來說,院校名氣如果可以成為學生的底氣,這相當于孩子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平臺和起點。
因為在就業時,名氣越高的學校其認可度也更高更廣泛。例如“C9聯盟”高校在全國范圍都有較好的就業前景,而“地方211”高??赡苤辉谑扔休^高認可度。
●專業排名是否靠前
當我們面對同等院校而難以抉擇時,不妨看看心儀專業的全國排名及學科成績有哪些。對于強勢專業,不僅學校會給予更多的關注,教育部門也會提供更多的機會。
孩子們在這些專業進行學習,能夠汲取更前沿的專業知識,參與更多的專業實踐,獲得更豐厚的人生經歷。
●未來想要讀研、落戶是否有政策傾斜
當然,有繼續深造意愿的孩子,在擇校時也要就讀研政策多加了解。比如,學校的保研名額在學院與專業之間的分配,學校保研名額的確立標準,透明度等等。
同樣的,一些位于一線城市的高校在落戶政策上也會存在政策傾斜,如孩子想今后在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這些難落戶的城市生活,在擇校時就可以選擇這些地區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