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之所以對公務員青睞有加,不只是其較好的福利待遇,還有穩定的工作性質,無論社會大環境如何變化,都不會受絲毫影響,大學生一旦成功上岸,可謂是一勞永逸,以后的人生幾乎不用擔憂再就業問題。
在老一輩人眼中,公務員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即便是普通基礎崗,在父母看來也是國家官員,在親朋好友面前也十分有面子。不過近些年來,考公熱不斷升溫,部分熱門崗位時常出現“千人競爭一崗的局面”,絕大部分考生都是考公路上的配角。
政審成為部分學生考公路上的X因素
眾所周知,公務員考試分為筆試和面試,很多考生認為,如若筆試和面試成績名列前茅,被錄取基本成定局,殊不知前兩輪考核后,還有一項十分關鍵,就是政審環節,每年都有一些考生,筆試成績和面試成績都非常優異,本以為上岸十拿九穩,于是家里已經提前慶祝,沒想到之后卻被告知政審不合格。
在公務員考試中,政審是不可忽視的環節,聰明的考生在決定考公前,會進行自查,如若不符合要求則直接放棄。公務員的政審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公務員政審又有新規,或將阻礙部分人報考。
2022年公務員政審規則將有調整,這些大學生或許無緣上岸
考研群體十分龐大,不過大部分考生在筆試環節被直接淘汰,隨著報考人數不斷激增,筆試試題難度在不斷增加,沒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幾乎沒有可能進入復試。
而在復試環節中,學生也不能有絲毫怠慢,可能不經意間的一個動作或者某一句話都能覺得最終的成果,其實除了筆試和面試外,還有一項難關同樣不容忽視。
很多學生在備考時,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筆試和面試中,常常將政審忽略,隨著公務員政審制度不斷調整,使得政審變得愈發嚴格,有考公想法的大學生要提前知曉。
首先是已經考公上岸的大學生,有的大學生為了提升上岸率,會選擇一個好考的冷門崗位,先占有一個公務員崗位,然后再繼續報考,選擇更好的崗位,此類考生以后將不被允許。
其次是曾發表過不當言論的大學生,如今是個網絡時代,不少大學生喜歡在網上曬日常生活,并對某些事發表個人觀點,如若是正面積極的言論無可厚非,如是不正當言論并造成不良影響,在政審環節將不予通過,學生要知道,網絡是有記憶的,千萬不要抱有僥幸心理。
最后就是在大學期間,由于種種原因被學校開除黨籍或留黨察看的學生,即便個人能力再強,也不會通過政審,因此大學生在校期間,一定要嚴于律己,遵守法律法規以及學校的規章制度。
分析:公務員政審環節不容忽視,除了核查學生本人外,還包括三代以內的直系親屬,大學生在決定考公前,一定要進行自查,對自己和親屬都要進行了解,確定所有人都沒有問題后,在開始進行備考,否則也是在浪費時間。
政審是公務員的規定,與成績好壞無關,可能部分學生感覺不太公平,為什么長輩的錯誤需要下一代買單,但這卻是多年以來的硬性規定,自有其存在的意義。至少從表面上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犯罪率,父母在沖動前,通常會為了子女多考慮一下,并控制自己的不良行為。
符合報考條件的大學生,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來提高上岸率
學歷成為大學生的敲門磚,公務員同樣如此,大部分崗位都要求本科以上學歷,部分稍好一些的崗位則需要研究生學歷,此外,絕大部分崗位還有專業限制,大學生在報考前,還需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出符合條件的崗位進行報名。
想要順利上岸,學生努力備考是必要的,此外還有一些“特殊身份”將成為學生考公路上的助力,比如黨員、軍人、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在公務員考試中享有一定特權,不少大學生將此視為考公的跳板。
大學生要珍惜應屆生的身份,為了緩解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國家一直在鼓勵各大企業給應屆生提供更多的崗位,對于這些企業也提供諸多福利,公務員同樣如此,在報名時會發現,很多崗位都是應屆生專屬,往屆生無法報名,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上岸難度。
結語:大學生在決定考公前,要先進行自查,然后再全身心投入到備考中,考公路上荊棘叢生,學生一旦選擇就不要輕言放棄。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速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