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我校文化與傳播學院新聞系教師,主授《攝影與圖片處理》《攝影技術》《廣告攝影》,黨齡12年。
多年來,江城始終以黨員的標準為指引,腳踏實地踐行黨員教師肩負的雙重責任,在師生間贏得了良好的聲譽。他曾榮獲市高?!皟炐阏n程思政教師”、校優秀教工志愿者,所教授的《攝影與圖片處理》被評為省“一流課程”,攝影作品入選2021浙江省大畫幅攝影展,編入2021浙江省大畫幅攝影展作品集。
江城表示,作為一名黨員教師,必須堅守入黨初心,堅持立德樹人,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別樣課堂守初心
一名黨員教師要與時俱進,要能從容應對教學環境、資源、方式等發生的變化。2020年初受疫情影響,江城被“困”老家武漢,為了不影響學生上課,他在家直播授課,教學方法非常直觀,學生參與度很高,頗受好評。
為了抓牢學生的注意力,江城重建曾經的教學內容,把原本系統化、條理化的知識相對“碎片化”。他將日常生活中“團購”物品的方式引申到教學中,“團”知識給學生,讓他們難以走神。他別出新裁給學生“團”知識的教學探索,被《人民日報》《寧波晚報》相繼報道。
△江城堅守武漢通過直播為學生授課
為了充分發揮不同教師的教學優勢,達到1+1>2的課堂教學效果,從上個學期開始,江城和同學院的王雅靈老師組隊開展聯合教學。
課程前期,江城發揮自己專長為學生講解攝影理論、攝影技術,夯實理論基礎;課程后期,王雅靈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思維創意、審美能力的引導,提升個人能力。默契的聯合教學讓學生成為最大的受益者,豐富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又激發了他們的個人潛力。
“江老師和王老師上課具有不同的特點,他們合作教授同一門課程的方式大家覺得很有趣,很喜歡上這門課。老師們都將自己100%的精力投入到一門課程中,同學們就收獲到了200%的知識?!蓖跬瑢W說。
△江城與王雅靈聯合授課現場合影
匠心情懷育匠人
課程思政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在課程思政建設上,江城利用攝影的美學追求,深入挖掘攝影課程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人文思想和工匠精神等思政教育潛質與內涵,探索用“大思政”的育人格局構建攝影課程的課程思政新方法。
△江城參與拍攝活動
學習專業,一定要懷有敬畏之心。如何培養學生的敬畏之心?江城致力于創造充滿敬畏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對專業保持戒驕、戒虛的心態。他通過課堂教學對攝影進行溯源,讓學生知道除去現代科技的加持,攝影原來“沒那么簡單”;通過作業評價,鼓勵、引導學生做接地氣的攝影創作,把鏡頭對準身邊的普通人,不故作玄虛、無病呻吟;通過日常管理,向學生展示攝影中的工匠精神和器物精神,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嚴謹的工作作風、培養愛惜設備的專業習慣,打好愛崗敬業的基礎。
△江城《攝影與圖片處理》課堂授課
江城認為,攝影首先是一門技術,只有運用技術開展服務、幫助他人,才能更好地讓同學們體會什么是“友善”。實踐教學中,他引導學生通過攝影的方式,關注保護環境、節約用水、愛心獻血、珍惜糧食等一系列公益事業。
2021年學雷鋒紀念日,他把為教職工拍攝證件照的志愿服務與打光布燈的實踐教學相結合,邊實踐邊指導、邊實踐邊服務,讓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浸潤人文情懷,樹立服務意識……如此,學生能充分感受人與人、人與環境的友善共處。
此外,江城還通過個人創辦的公眾號“簡影網”發表推文,線上線下、課內課外,多維互動增強正能量的引導。
△江城和學生為教職工拍攝證件照
志愿服務獻愛心
黨員在服務中彰顯本色,教師在示范中以身作則。在生活中,江城將自己對學校、社會的感恩之情付諸于實際行動,強服務、干實事、做表率。
△江城開展專題培訓
學校“教師志愿者協會”一成立,江城就主動報名加入。過去的一年,他幾乎參與了協會組織的所有義務勞動,并在學校創建省級文明校園工作中被評為“先進個人”。
江城還加入了鄞州區志愿者協會,常年參加義務獻血,獻血量累計達2400ml。他說道:“作為一名普通的黨員教師,我也許沒辦法‘辦大事’,但能夠通過自己的小小行動‘干實事’,傳遞出更多的溫暖和力量。很多學生知道我去參與志愿獻血后,也主動參與其中,對此,我內心感到快樂和欣慰?!?/p>
△江城參與校園志愿服務
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江城對學校常懷感恩之心:“我不是一匹千里馬,但浙江萬里學院是我人生的伯樂,是學校培養了我,改變了我的一生?!苯菍⒆约簩W校的熱愛和感恩轉化為學校做點滴服務的實際行動。他策劃主題講座、開展專題培訓,提升學校各個新媒體中心成員的攝影業務能力,用個人專長助力學校新媒體力量的發展壯大;精選十幾年來拍攝的校園照片在個人公眾號發表圖文《我的,浙江萬里學院》,引發刷屏,僅兩天時間,文章點擊量超過3萬,讓大家看到了學校的美麗風光,重溫了學校的發展歷程……
江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
一舉一動詮釋著黨員之責
踐行著從師之道
不負初心,不辱使命
- 浙江萬里學院 -
萬里今朝
文字 | 姚歡歡 談卓嫻
圖片 | 江城本人提供
排版 | 馮筱詩
一審 | 穆思婷
二審 | 楊亞 劉蘇芬
三審 | 向嫻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