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肖楊
通訊員 駱然
視頻剪輯 肖楊
“為何有的荷葉浮在水面,是躺著的,有的挺立空中,是站著的?”“藕為何有這么多孔?”4月2日,在武漢市青山區鋼都小學教學樓樓頂曉荷園里,一堂妙趣橫生的科普課露天舉行,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歐克芳,為該校四年級30余名學生,現場講授荷花形態結構特征、繁殖方式及栽培技術、蓮子播種方法及養護要點等知識。
“荷花形態有哪些特征?”“古人怎樣觀荷?”“荷葉可以搭配什么美食?”歐克芳老師帶著該校曉荷園社團的三十余名學生現場認識荷花,了解荷花種植知識等。
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四年級(3)班的何睿琪同學踴躍舉手,不斷搶答歐老師的提問。學生們一邊聽,還一邊認真地記錄自然筆記,四年級(3)班的王恬沵同學邊觀察邊畫畫,把荷花的根、葉脈、果實、花瓣畫得栩栩如生,并仔細寫上了老師講述的重要知識點。
“三月三來藕出簪。”隨后,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園林技師潘宜平,現場講授了種藕栽植方法,并進行了演示操作。學生們興致勃勃現場體驗了種藕栽植。“藕種哪邊是頭哪邊尾”“要種在盆中間還是邊上”……學生們帶著問題和鋼都小學的科學老師們一起動手種藕,四年級(3)班的張思琪感慨,“感覺回到小時候玩泥巴,真有意思!”同學明紫妍則感慨,這堂科普課真好玩,平時看不出來,荷花背后還有這么多奧秘!
武漢市青山區鋼都小學校長李井年介紹,“雙減”政策出臺后,學校一直思考如何利用好學校資源以及社會資源,拓展實踐空間,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本學期以來,市園科院專家們多次來學校,帶著孩子們認識荷花,上周末,他們還帶著學生們動手體驗荷花種藕翻盆。同時,學校與市園科院合作,在學校樓頂開辟了生態實踐基地,建設了曉荷園,供學生們識荷、觀荷、記荷、育荷、問荷、斗荷、鑒荷。學校以荷花為素材,形成校本課程,以提高學生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意識,同時在學生心中樹立生態文明發展理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當天上午,在鋼都小學會議室,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與鋼都小學雙方簽訂了,共建學生生態研學教育實踐基地協議書。“‘荷’你共成長”系列科普研學正式啟動。
啟動儀式上,青山區教育局副局長周益保表示,一所家門口的好學校,要培養學生愛科學的興趣,立足學生終身發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希望雙方的合作能形成品牌,在青山區復制推廣,用更多活動助力雙減政策落地,讓科學精神薪火相傳。
武漢市園科院黨委書記、院長徐志文表示,該院多年來堅持公益屬性,承擔科普教育工作,帶領學生們走進自然、走進科研,也希望將這樣的活動持續推進下去,通過科研人員的言傳身教,培養學生們的動手能力,不斷提升學生們的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