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偏科嚴重,好像身上沒長數學細胞一樣。
到了五年級的時候,數學僅僅勉強及格。上數學課的時候,我的思緒早就飛走了,恣意縱橫在詩與遠方中,低頭信筆在紙上寫了一首打油詩:春花秋月無限好,奈何恰似籠中鳥,加減乘除太無味,可憐豆蔻徒增老。
我天馬行空的神游沒逃過老師的眼睛,他走到我面前,看到了我的打油詩,悄悄收走了,我羞愧難當,恨不得找個地洞鉆下去。
下了課,他找到了我。
“你的詩寫得不錯,聽語文老師說,你作文很好,我小時候也有過文學夢,想當作家,后來陰差陽錯地做了數學老師。”
他一臉微笑,我一臉懵。
“我一向很佩服學貫中西、文理兼備的人,這樣的人很多,像古代的張衡、沈括、蘇軾、朱熹,近代的魯迅、林徽因等等,都是知識淵博,非常全面的大家,很讓人欽佩。”
我點點頭。
“不過,如果確實偏科也沒關系,只要把自己的特長發揮到極致,一樣會成才的,比如錢鐘書、季羨林、張允和、朱自清等文學大師當年的數學都很差,有的還是零分哦。”
我驚訝于老師的寬容。
“不過,你不會考零分的,我相信你,也相信我”。
從此以后,每個周末,老師都會幫我補習數學,一直到小學畢業,此后我的數學算不上優秀,但也有了不小的進步,小升初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此后的中考、高考也勉強能對付。
其實,我想說的不是這個,而是數學老師在我的文學之路上的指引和促進。
每次周末的數學補習之后,老師都會看看我本周的作文,起初我有點不樂意,心想你一個數學老師看什么作文?尤其那次的作文是《我的老師》,我寫的就是數學老師。
我忐忑不安地等待著老師的點評。
“很高興你能寫我,總體也寫得不錯,只是有些地方寫得不太像我,你是恨屋及烏,不喜歡數學,就把我惡魔化了。另外在結構上也不太精巧,我們來個頭腦風暴,再完善一下。”
我有點不以為然。
“作文好壞的關鍵在于角度,文字能力、細節描寫都是最基礎的,要想脫穎而出就必須有特別的角度,文似看山不喜平,出其不意的開頭、結尾和段落的安排才是成功的關鍵,你開頭可以從一次失敗的數學考試開始,只兩三句話就行,干凈利落,設置懸念,讓人浮想聯翩,欲罷不能……”
我驚嘆于數學老師的文學造詣之高,說實話這完全是始料未及的,他提出的修改意見更是讓我欽佩之至。
從開始的抵觸反感到最后的心悅誠服,我開始期待并享受每周末的特別輔導。
經過數學老師的悉心指導,我的那篇作文居然被登在了縣教育局的刊物上。我欣喜異常,可數學老師覺得我應該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他一邊鼓勵我堅持練筆,寫日記,一邊四處搜羅適合小學生投稿的兒童刊物,經過研究比較,他向我推薦了《少年文藝》、《萌芽》、《星星點燈》等少兒文學刊物。
接下來的兩個禮拜,他在我所有的作文和隨筆里精心選擇了五篇,仔細閱讀后提出了完善意見,并耐心地一字一句指導我修改,連標點符號也不放過,然后叮囑我好好謄寫。
第二天,我把五篇作文交給了數學老師,他認真看了后說:“你先放在我這,等我有時間幫你重謄一下,第一印象很重要,你才學寫鋼筆字,字體不太工整,我幫你謄寫吧,便于編輯閱讀,提高印象分”。
第二天,我看到了五篇書寫工整雋秀的文章,耳目一新,甚是驚喜。
當天下午,老師請了假,騎著他破舊的老式自行車去二十公里外的縣城把信發了。
時間流逝,我都忘了投稿這件事。兩個月后,數學老師滿面春風地找到了我,遞給我幾本雜志。
我好像明白了什么,迅速地翻看尋找,天哪!我的大名赫然顯現!原來,我投出去的五篇作文居然有四篇發表了,我迅速成了學校的明星。后來,我們學校成立了文學社,我成了第一屆社長。
但我的數學老師依然默默無聞地忙著他的工作,并一直堅持幫我補習,一直到我小學畢業。其時,我不但順利通過了數學考試,也在各種文學雜志刊物上發表了十多篇文章。
上中學后忙于學習,跟數學老師的聯系越來越少,后來我舉家搬到了蘇州,就徹底失去了聯系。
后來,我上了大學中文系,畢業后成了一名雜志編輯,算是真正走上了文學道路。想想真是奇妙,我走上文學之路居然源于一名數學老師的鼓勵和幫助,真是一件不可思議和無比美好的事呢。
那個數學老師叫孟學義,已去世多年,我終生懷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