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的信仰仿佛直接坍塌,難道這就是赤裸裸地“炫耀”嗎?就像賣菜的嫌棄自己的菜,賣肉的深諳行業“水深”,就連考研也是如此嗎?
考研名師張雪峰:我女兒以后不用考研,因為已經給她賺夠了,雙標嗎
考研名師張雪峰應該是不少考研黨的“人生信仰”,那些灰暗的日子都是因為這么風趣幽默的老師而變得熠熠生輝。
從籍籍無名到聲名大噪,張老師蒼老許多的同時,也賺得盆滿缽滿。很多考研黨非常喜歡他的風格,每次都能把枯燥無味的考研變得“生動有趣”,大家戲稱張老師為“德云社在逃選手”。
就連小編當年也被這位老師深深折服,人格魅力難以抵擋。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萬眾敬仰的老師,卻在一次采訪中稱,未來自己女兒可以不用考研。
★仔細分析一下他的這番話就可以發現,其實并不是字面意思,背后內涵更深刻。
首先張老師的大概意思是,自己這么多年已經為女兒賺夠一輩子錢,她未來已經不用為生計發愁,所以不必為了生活而選擇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考研。
因為自己就是考研老師,他深刻清楚無數學子為了考研有多辛苦,又有多拼,這些孩子都在為自己美好未來而刻苦奮斗,他們沒有深厚的家庭背景,只能靠自己。
但是張雪峰認為自己拼搏一輩子,已經給女兒打好足夠的經濟基礎,未來她可以不用考研,不用為了生活而刷學歷,可以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是為生活所累。
學歷對于自己女兒沒那么重要,因為他已經給孩子賺夠了一輩子的錢。當然張老師也一再重申,做這件事的前提條件就是“家庭經濟足夠”,但是對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考研依然是改變命運的重要渠道,不可以偏概全。
有人覺得張老師這番話真實,說出了很多人想說卻不敢說的想法,父母為孩子打拼未來、奠定經濟基礎,本身就無可厚非。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誰不希望自己孩子可以過得舒服一點,不用像父輩一樣辛苦一生,既然有這個資本,孩子就有選擇未來的權利,不必再苦苦通過考研提高人生水平。
也有人覺得張老師這番話雖然沒有毛病,但是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份,畢竟是考研名師,一言一行都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他這樣的言論難免會讓很多考研黨感到“泄氣”,大家會認為原來無論自己怎么拼搏,都抵不過有個“好爸爸”。
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人卻可以直接出生在羅馬,只會讓學生倍感不公和焦慮,并不利于學生心無旁騖地考研。
對于張雪峰老師的言論,其實不能片面理解為:不考研=不重視教育,他的本意是因為自己給孩子打下經濟基礎,未來自己女兒可以不用為生計被迫選擇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她可以有更多個人選擇,享受更為優質的教育,并不是說輕視教育,可以直接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
其實對于很多原生家庭比較優越的人來說,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但是對于普通人來說,考研依然是改變命運的不二選擇。
普通學生可以艷羨別人的家庭條件,但不能停下前進的腳步,即使沒有基礎,也要靠自己打拼出一片天,“教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途徑。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文章末尾為各位家長分享一本好書,都別錯過了!
拿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的話來說:
想要讓孩子學好數學,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數學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來,這就需要父母在輔導孩子數學題的過程中,陪孩子多讀一些數學方面的書籍,玩一些數學游戲。
然而,攀登數學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我也認為數學很枯燥,但一看到劉薰宇的數學書,感到很驚訝。你還能像這樣學數學?”
楊振寧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后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能夠認可的數學老師劉薰宇是不會錯的。
劉薰宇又是誰?
劉薰宇與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家相比,并不出名,因為他的精力主要在數學教學和中小學教材的編寫中。
劉薰宇一生寫過很多數學方面的書,最有名的便是這三本:
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了,里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級的娃,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內容。
同時把這書拿給孩子看,平時孩子也補習數學,有時候覺得上補習班有點枯燥。可孩子看這本書,卻覺得很有意思,而且還能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運用過來。
一看就看了個把小時還不覺得累!家長:實在是難得的好書!
對于劉薰宇先生編著的這套經典數學科普圖書,家長們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家長表示“這套叢書總體上有一種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感覺,語言特別有說服力”
可以說,熟讀這套書,小學和初中的數學就不用擔心了。
這套經典數學叢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們蘊藏起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讓學生們愛上學數學,許多家長表示《數學三書》是難得的好書,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