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淀區南部,有這樣一所小學,其前身是北京鐵路五小,周邊有國家鐵路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北京鐵路局、鐵道博物館等豐富的鐵路教育資源,自誕生之日起至今,血液中就流淌著“鐵路”基因。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這所小學就是北京鐵路實驗小學,一所以“駛向美麗新世界”為愿景的學校,希望每一名學生都能乘著“通達號”特快專列,駛向人生的最美遠方。
學校更名以來,深挖“鐵路”基因和歷史積淀,構建了全新的學校核心文化理念體系。“為生命筑基、為成長鋪路、為幸福領航”的辦學理念,“學通古今,行達四方”的育人理念,“駛向美麗新世界”發展愿景都具有鮮明的“鐵路”特色。
特別是“雙減”政策落地以來,學校在課程上深耕細作,圍繞“儒雅和創新”兩大核心素養,系統建構了包含“通體達健、通儒達雅、通實達新”三大課程群,“基礎性、拓展性、融合性”三類課程的課程體系。50多門的各類特色課程,不斷豐富著學校的“通達教育”體系,領航具有“鐵實”特色的校內提質之路。
軌道STEAM課程
培養小小“鐵路工程師”
“
1876年至1911年中國鐵路蹣跚起步。到1911年,中國鐵路營業里程為5006.5公里,寫下中國鐵路歷史的第一筆,也為近代中國文明發展翻開新的一頁。
”
在學校軌道STEAM課程體驗空間里,六年級學生王曼卿和同學們化身小小講解員,站在中國鐵路史的展覽前,為伙伴兒們講述著從蹣跚起步到闊步前行的中國鐵路發展史。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據了解,結合鐵路特色,學校從2018年開始研發軌道STEAM課程,構建起“三維立體”的課程體系,于2021年春季學期正式實施,覆蓋四、五、六三個年級。
經過兩個學期的探索實踐,書記、校長胡振芳想,如果能讓孩子們在一個更為真實的列車環境中上課,軌道STEAM課程或許會有更意想不到的效果。
“軌道STEAM課程體驗空間”應運而生。這里,集課堂空間、展覽、實景體驗于一體。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同學們既可以上課學習知識、動手實踐,也能聽講解了解鐵路歷史和關于鐵路發展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跡,還可以帶上VR眼鏡,體驗駕駛時速高達350km的復興號時的刺激感。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學生趙旭東
高鐵方便了大家的出行,讓我們能去到很遠的地方,通過這次難得的駕駛體驗,我特別興奮,感受到了祖國的偉大。
學生楊梓萌
VR實景體驗非常有趣,駕駛體驗很棒。這里還能模擬很多地方,甚至是外國,我們可以領略不同的風景。我還通過虛擬環境,看到了高鐵內部的一些儀器,學到了高鐵知識。
書記、校長胡振芳
VR實景體驗是為了讓孩子們對中國鐵路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學校更注重的是深挖課程內容,從認知、方法、實踐、探究、融合、分享六大模塊,兼容項目式學習方式推進跨學科學習內容,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工匠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四年級課程聚焦歷史文化知識,通過工業文明的進程與鐵路起源、國勢衰落下的鐵路發展、詹天佑和他的鐵路救國、鐵路工人愛國運動、新中國早期中國鐵路網等單元主題教學,激發學生們對鐵路文化的理解與熱愛。
五年級的學生有更多的研究性學習機會。老師們會圍繞動力系統探秘、磁懸浮探秘、軌道鋪設與列車行進等主題,以課題研究的形式,帶領學生們初步了解當代鐵路運輸技術。
結合六年級學生動手能力強的特點,老師們會在講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們自主探索實驗、實踐和制作,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學生王昕洋
學習詹天佑和鐵路救國這一課時,一股敬意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特別佩服詹天佑不怕困難的精神,佩服他的聰明才智,更佩服他有一顆強烈的愛國心。今后,我要以詹天佑為榜樣,好好學習,一絲不茍,沖破道道難關,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標。
學生解云哲
學校專門為我們開設了軌道體驗空間,介紹中國鐵路機車的發展史,從中氣機車到內燃機車,再到電力機車和磁懸浮動力機車,這讓我對鐵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還會利用課余時間,給同學們講述中國鐵路機車的知識和詹天佑的故事,希望今后我能學習到更多鐵路的知識。
校外機構教師張迪
軌道特色課程是一門多學科融合的課程,包含科技、地理、歷史、美術多學科內容。我們希望通過課程的學習,孩子們能夠了解中國的鐵路發展、世界的鐵路發展,建立愛國情懷,培養工匠精神,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
教科研副校長柴海英
目前,學校大概有50%左右的孩子是鐵路子弟或者第三代,可以說我們的血液里流淌著鐵路的基因、傳承著歷史文化。希望孩子們通過軌道課程,初步了解一些鐵路的知識,比如鐵路的發展史、鐵路系統可歌可泣先進的人和事,培養他們愛鐵路、愛祖國的情懷,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依托軌道STEAM課程的探索,學生的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曾榮獲第三屆青少年STEM國際創客挑戰智能創客國際一等獎、海淀區青少年未來工程師博覽與競賽一等獎。
戲劇育人
人人都是“小演員”
“
現在請大家體驗零狀態行走。接下來,我會加入情境。大家想象自己是在沙漠中負重前行,經過黃沙漫天后,又看到了一汪清泉。這時候應該是什么狀態?
”
在三年級的戲劇教育課上,老師程明月帶著剛剛接觸戲劇的孩子們,發揮想象,在變換的情境中不斷設計人物、動作,嘗試加入簡單的即興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