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都是家長的心肝寶貝,不過隨著他們的成長,家長需要考慮的東西也多了起來。教育是貫穿學生整個人生前期的大事,就算在幼兒園時期也不例外。
這個時候是學生建立基本意識和習慣的初期,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很明顯地反映著家庭教育的模式和時代特點。
就拿授課形式和課后活動來說吧,現在幼兒園里也逐漸用多媒體的形式取代傳統講課形式;而課后同學們也經常擺弄電子產品,這在便利的同時也帶去一定弊端。
越來越多幼兒園學生對手機上癮,幼師分析后表示:其家長也有共同點
同事的幼兒園老師跟她關系不錯,一次聊天過程中談到了這個現象:有沒有發現,越來越多幼兒園的孩子也像其它階段的學生一樣,對手機上癮。
別看他們年齡不大,但刷手機可相當熟練,以前的家長擔心學生總看電視;而現在多半變成了擔心他們頻繁地玩手機,有的同學甚至不給玩就哭天搶地。
幼師表示,不少家長都會跟她抱怨,不知道怎么教育學生,而實際上她也有些心里話不好意思說得太直白:其實這類學生的家長也有共同點。
有時候我們不能把問題歸結于學生貪玩,他們的習慣跟家長有很大關系。對這上癮的學生,其家長多半也存在喜歡玩手機的習慣,大人都做不到自控,又怎么培養好學生呢?
要么,則是家長因為過于忙碌,或者根本沒有與學生建立交流的意識,在學生眼里常常是“空位”的角色。孩子需要被關心和關注,家長恰恰沒有去做,自然需要其它東西填補。
所以,當有家長找到老師詢問解決方法時,這位幼師很想說出這些真實原因,但有經驗的老師其實也明白,真正能聽進去的不多。
幼兒園孩子成了“低頭族”,幼師給你支招,方法簡單而有效
聽完這位幼師的分析,筆者認為不無道理,家庭教育中有句話叫“身教勝于言傳”。家長對學生說再多的道理,不如自己先做好榜樣。
筆者認識一位父親就非常懂得如何培養學生,他自己對手機就沒有依賴,幾乎不會“打發時間”。學生放學后,他經常帶兒子進行體育活動,這也大大減少了這個問題的發生。
幼師表示這個方法確實是很不錯的,不過很多家長可能確實精力有限,她給出了其它適合嘗試的方法,更為簡單也很有效果。
首先,可以改變學生“玩”的地點和形式,比如把呆在室內變成戶外,在小區內適當玩耍也不錯。如果能找到鄰居家的學生一起,就更不會無聊了。
其次,可以轉移學生的注意力,把手機變成其它有趣的東西,比如讓他們養小動物或者做小實驗。比如曾經有位學霸的家長,也曾因此苦惱,于是他們給兒子買了“螞蟻窩”讓他觀察。
后來學生每天放學后就忙著觀察螞蟻有什么變化,認真記錄好,經過一段時間發現蟻穴有很明顯的變化,十分激動;這樣自然對手機也不再那么癡迷。
家長還可以認真發掘學生的興趣愛好,比如有的人喜歡擺動機器人,有的喜歡涂鴉。實際上這些不等于玩物喪志,相比看手機,如果把時間花在這上面不是更好嗎?
一旦學生激發起學習興趣,這些就可能培養成特長,就算前期要花費一些成本,也勝過讓學生隨意上網。
世界上從不缺少“玩具”,培養學生的自控力,需要找到更有趣的東西
教育方面很多家長聽說過李玫瑾,她對培養子女有一套自己的方式,值得參考。李老師曾說,大部分情況下家長口中的“道理”,對學生來說其實是“廢話”。
雖然直白但也說出了一些現實,教育學生光靠苦口婆心地勸告是不行的。其實讓學生放下手機很簡單,就是家長幫助他們找到更有趣的東西,而不是強迫他們呆坐在那里。
當學生發現了更有吸引力的東西,自然會提高“自控力”,不去擺弄電子產品。不管怎樣的形式,說起來本質上是學生的“玩具”。
游戲機、電玩、電腦等不同形式的“玩具”一直存在,但也有很多同學沒有受到影響,這跟家長的管理和培養方式有關。
今日話題:你覺得解決學生“低頭族”現象,最重要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