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國內外的教育體系不一樣,在大學錄取方面更是,除了平時的成績,還有SAT、AP、運動項目、年級或學校學生會的參與度、社會服務等不同的考核標準。但今天,小編要重點講講體育生!
在中國,擅長考試拿高分的學霸是最受學校老師喜愛的,同學和同學家長也以仰慕的眼光看著學霸,學霸就是男神,女神,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無往而不利。而在美國,是哪類學生是能像螃蟹一樣橫著走的呢?不是學霸,而是橄欖球隊隊長。提起常春藤聯盟的那八個私立學校,包括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這些學校學術水平很高,本科教育尤為出色,但是你如果因此認為常春藤聯盟是個學術聯盟那就錯了,這是個體育聯盟,本身是美國大學體育協會的一部分。
在美國,如果有學生考SAT拿到滿分2400分,被哈佛錄取,不要說上學校網站頭條,連新聞都沒有。但是如果學生將在大學里參加體育隊,那可是學校的特大光榮。學校網站的首頁可以看到學生和未來就讀的大學教練握手的照片和有關新聞。自1875年開始,在每一年感恩節前的周末,哈佛和耶魯這兩所名校之間進行的橄欖球賽就從未間斷。記得電影《阿甘正傳》中,主人公阿甘的智商只有75,勉強讀完中學,卻因為驚人的跑步速度被阿拉巴馬大學橄欖隊教練看中,從而進入大學。這讓人不禁反問,難道體育好可以為申請大學加分么?答案是,可以。其實,通過體育特長進入大學這種情況,在現實中屢見不鮮,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林書豪,正是因為籃球特長,而被著名的哈佛大學錄取。
盡管按照全美大學體育聯盟和常春藤聯盟的規定,參與比賽的運動員必須是業余而非職業運動員,不能通過比賽賺錢,但大學聯賽卻是不折不扣的商業比賽。它們為大學帶來了豐厚的收入:一部分收入來源于門票。那些傳統的橄欖球、曲棍球和棒球比賽,往往會吸引數十萬觀眾的參與,不僅有學生和校友,還包括學生家長和所在社區的居民。另一部分收入來源于電視臺和網站對體育賽事的轉播。還有一部分收入來源于冠名費和商業廣告牌——幾乎每場大學的校際比賽的場地上都掛滿了形形色色的商業廣告牌。
除收入外,校際比賽的商業性還體現在對體育教練的薪酬支出上。這些教練是大學里薪酬最高的人,遠遠高于大學教授,并且其薪酬水平完全取決于市場競爭。比如,哈佛大學歷史上首位帶薪的橄欖球教練比爾·瑞德的薪水要比當時哈佛大學工資最高的教授還多30%,甚至可以和有著40年校長資歷的埃利奧特的收入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