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幾年教育對藝術教育的重視,教育部多次出臺相關文件促進藝術教育的同步發展,目前已有包括山東、云南、江蘇等地市進行了藝術教育試點改革,濟南率先要求藝術教育成績納入升學考試分數,未來藝術教育在教育階段必將受到極大程度的重視。
去年”雙減“政策出臺后,各地都在嚴格落實,”雙減“效果正在初步顯現,孩子課負逐漸減少,課余時間的增多會更多的傾斜到藝術方面的學習上。
音樂教育是否有必要,學了樂器會不會白練?
這個問題其實困擾著很多家庭,當然每個孩子學習樂器的初衷不盡相同。
以學鋼琴來講,有的家長看到郎朗臺上風光無限,就想讓孩子學琴以后像郎朗一樣,有的人家長可能就是為了孩子能豐富成長的經歷,總之家長送孩子的學琴的目標不盡相同。
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國說:“讓孩子學琴,主要為的不是造就小提琴家,而是造就人,音樂對人的性情有極大的陶冶作用,會使人成為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一個有格調和品位的人,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
其實任何的學習和付出都不會白學,哪怕以后不學了,也會收獲學習音樂帶來的好處,提高了音樂審美鑒賞能力,塑造一個好的品行等等,這些都是學習音樂能得到,甚至這些比音樂的本身更重要。
01
學會專注,保持耐心
以鋼琴來講,要想學好鋼琴首先得坐得住,很多孩子有多動癥,學琴能很好的避免這一問題,要想彈好鋼琴,要有好的坐姿,手型,讀譜等練習一個都不能少,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地調動大腦身體各個部位,這個是一個階段性長期性的過程,就要求學習者有足夠的耐心。
任何學習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鋼琴更是如此,好的音樂是需要耐心的學習不斷追求創造出來的。
當一個人具備了專注和耐心后,也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且不限于音樂方面。人生路很長你已經掌握了成功的技巧。
02
豐富想象力
音樂的學習從本質上來講是精神層面的享受,刻苦努力地練習是為了演奏出美妙的音樂。
有沒有發現學習鋼琴的人自帶一種氣質呢?小編身邊很多學琴的人都是這樣,氣質拿捏的穩穩的。
學習音樂的人都有是有藝術“細菌”的人啊,對于感性人格的塑造很有作用,具有廣闊的胸懷,豐富的情感,熱愛生活。
學習音樂能讓大腦更加天馬行空非常活躍,能夠捕捉到別人洞察不到的事物,具有很強的創造力。
細數每年高考的學霸大部分都有學習音樂的經歷。可見音樂的學習有助于豐富大腦的想象力,大腦會更加強大。
03
身體更加協調 記憶力更加充沛
郎朗每一場的演出耗時長達兩三個小時,很多都是古典曲目,學習鋼琴的人都知道,古典曲目有多難,且不說彈琴技巧,只是巨大篇幅的琴譜就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郎朗都能熟記于心。
郎朗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記憶力,怎樣能記住這么復雜的樂譜呢?
學習鋼琴的人記憶力都比較強,加之學習鋼琴是身體會更加協調,大腦發育更加均衡。
通過學琴提升記憶力和協調力。
04
豐富敏銳的情感
學習音樂的人內心都是溫柔熱情的。
學習音樂的人都能很好地把控情緒,氣氛的調動與烘托,敏銳地洞察對方情緒的變化,同時也具備良好的共情能力。
音樂的本質是給與人精神上的享受,悲傷快樂都可以通過音樂來表達,音樂具有很強的帶入性。
敏銳且豐富的情感更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同,情感是相通的。
音樂的美好每個人都知道,通過音樂的學習,提升了自己培養了音樂情懷,不僅是一門技能更能讓一個人內在得到升華,學習音樂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所以沒有必要質疑學習鋼琴或者其他樂器會白學。
懂音樂的人一定是一個溫暖的人,不一定會登臺表演為更多的人帶來歡樂,也可以愉悅自己抒發自己,在這個快節奏有點冰冷的社會里為自己留一塊溫暖有愛的棲息地。
請堅定學習音樂的信心,未來你會感謝自己曾經堅持學習了音樂。
分享
收藏
點贊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