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曼蓉在陪練。
每天中午,王曼蓉都會把讀幼兒園的小孫女接回家,開啟鋼琴陪練工作,一天兩小時;下午放學,她又成了大孫女的鋼琴陪練,每天一小時。王曼蓉退休后開始學習鋼琴,起初只是因為自己喜歡,后來隨著孫輩們的出生,她就成了陪練。
同王曼蓉一樣,在寧波的各所老年大學,都有一群老年人在鋼琴班苦練,其中不少成了孫輩們的陪練。
據寧波老年大學蒲黎紅老師介紹,寧波首個老年鋼琴班是1997年在寧波老年大學開設的,20多年來,近萬名老年朋友學習了鋼琴,老年鋼琴的教學條件也在不斷改善。
學了9年鋼琴,奶奶成為兩個孫女的陪練
王曼蓉今年56歲,學鋼琴已有9年。“我父親會拉二胡,以前在甬劇團打鼓板,音樂對我影響很大,所以一直想在退休后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在兒子的建議下,她買了人生中第一架鋼琴。
2007年,王曼蓉在現代商城開了一家布藝店。開始學習鋼琴后,她把鋼琴搬到了店里。有客人時,她陪客人選布料、設計樣式,沒客人的時候,就在店里練琴。“可能是因為我會彈鋼琴,客人都比較好奇,所以我的生意比別的店要好。”王曼蓉驕傲地說。
大孫女出生后,王曼蓉發現,每當她彈奏《威尼斯船歌》時,3歲的娃娃就會在旁邊跟著唱,或許是因為從小聽奶奶彈琴,王曼蓉的大孫女大寶對鋼琴也十分感興趣,所以從4歲半開始就學起了鋼琴。
雖然自己在老年大學鋼琴班學習時,每天都要花五六個小時練習,她深知,練琴是枯燥乏味的,況且小孩子的定性差,很難長時間坐在鋼琴前練習,但王曼蓉不會放低對孫女的要求。“奶奶這么大年紀了都能彈,你這么小這么聰明一定可以彈好的。”遇到困難時,王曼蓉經常拿自己的練習經歷鼓勵孫女。
“既然已經開始彈了,就要好好彈。”王曼蓉說,“雖然苦了一點,但最開心的還是比賽獲獎的時候。”家里的鋼琴上,放著王曼蓉孫女們獲得過的獎杯。
王曼蓉還和蒲黎紅老師一起,參加過鋼琴學會組織的四手聯彈比賽。“參加比賽太緊張了,彈的時候手都在抖,不過結果還是不錯的。”王曼蓉對那次比賽的印象十分深刻。后來,她和大寶還攜手在電視上表演了四手聯彈。王曼蓉深知,學鋼琴要走專業這條路非常艱難,但她還是希望孫女們至少能將鋼琴作為興趣愛好堅持下去。
陪練彈琴,“斗智斗勇”樂趣多
和王曼蓉一樣,今年62歲的顧津紅從小熱愛音樂,曾在寧波老年開放大學學過4年鋼琴,結業后又繼續跟著蒲黎紅老師上網課。這幾年,她堅持每天上午在家練習兩小時,外孫就在一旁聽著,耳濡目染,時常跟著音樂節奏搖擺。顧津紅心想:“既然有好的老師資源,自己也有能力當陪練,不如讓外孫跟著一起學。”
去年3月,顧津紅帶上外孫,到蒲黎紅老師家中學琴。本以為男孩子會很皮,沒想到外孫每堂課都能坐著堅持到下課,專心聽講,這讓她很欣慰。之后,她結合外孫的上學時間,每周安排三四次陪練,監督外孫練習學習過的曲目。
顧津紅說,陪練的過程也是和孩子“斗智斗勇”的過程,有挫折也有樂趣。
“外婆,我要喝水。”“外婆,我先吃點水果吧。”聽著熟悉的呼喚,對于顧津紅來說,鋼琴陪練這“崗位”做了一年,感觸頗深。漸漸地,她會先讓外孫花10來分鐘做好各種準備,再進入練琴模式。
可畢竟外孫年齡還小,練琴又枯燥,難免經常有打退堂鼓的想法,顧津紅對此表示理解,她在一旁鼓勵道:“這個得學,學了能變聰明。”有時候,外孫練著練著想休息一下,她就給外孫講講自己學琴的經歷,“外婆這么大年紀還在學,你一定比我更厲害!”
最近,外孫在練習《哈農》《拜厄》,顧津紅便不厭其煩地在一旁指導。顧津紅說:“我不想他能彈得有多好,學鋼琴重在培養他的毅力、耐心。”而對顧津紅來說,鋼琴陪練這一“崗位”讓她的退休生活變得更充實。
寧波晚報記者丁曉虹徐麗文
實習生唐語樂文/攝
【來源:寧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