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暢
通訊員 謝清泉 薛瑞眾
每周二下午,是湖南吉利汽車職業技術學院的勞動教育課時間。3月15日下午,該校300多名大一學生在“開心農場”忙著除草翻地。65歲的清潔工劉珍華清掃完校內樓道,脫下外套、拿起鋤頭,徑直朝“開心農場”走去。
“劉老師來了!”隨著人群中一聲吆喝,大家停下手中的活,搶著發問:“劉老師,我們這地翻得對不對”“劉老師,栽苗有什么講究呢”……
“你看,這個地方的土翻得不夠深,會影響菜苗走根”“栽苗要深淺合適,這樣菜苗長得快”“菜根不要貼著肥料,那樣會把根燒壞”……被學生圍在中間的劉珍華一邊說,一邊彎腰做示范。
一位只上過4年小學的“掃地阿姨”,卻成了大學生口中的“老師”,劉珍華感到有些意外。
劉珍華原是湘潭九華地地道道的農民。10年前,湖南吉利職院在湘潭建校辦學時,她家被拆遷,安置在學校對面的小區。依托安置房的門面和空余房出租及其他收入,劉珍華的日子過得較安逸,但勤勞慣了的她不想閑著,在學院謀得一份清掃工作。因工作出色,劉珍華多次被學院評為優秀個人。
2013年前后,湖南吉利職院院長袁禮斌走訪企業工廠,了解制造業轉型升級中用工情況。“不少企業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表示,最大的問題是很多大學生不愛勞動、不會勞動,動手能力不強。因此,職業教育首先要解決學生對勞動的認知問題,尊重勞動、熱愛勞動。”袁禮斌說。
2014年,學校在一塊荒地上建起“開心農場”。然而,許多師生沒干過農活,不知如何下手。
對農作物耕種很在行的劉珍華,工作之余常到“開心農場”指導大家如何耕種,還將自己幾十年的農業生產經驗編成順口溜:“翻地翻得深,泥土變黃金”“地靠人來養,苗靠肥來長”……
2018年,湖南吉利職院發布《勞動教育大綱》,將勞動課程列入人才培養方案,形成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同年,劉珍華被學院聘請為勞動教育課指導老師。
“在劉老師指導下,‘開心農場’里的蔬菜長得很好。到了收獲季節,學生將新鮮蔬菜當作禮物贈送給老師。去年,大家還自發舉辦了一場大學生火鍋節,燙火鍋用的蔬菜都來自‘開心農場’。”輔導員張權說。
“我們不僅感受到農耕的辛苦,更體驗到勞動的樂趣!”21級智控班學生陳飛雨說,“大家給農場64塊‘責任田’取了名字,有的叫‘從百菜園鋤到三味書屋’,有的叫‘真的菜’,我們班的叫‘火鍋節直供商’。”
湖南吉利職院形成了濃厚的勞動氛圍,學生參加勞動實踐的比例達100%,基本達到“生均每天勞動1小時”目標,參加勤工儉學、義工勞動的學生達21%。
記者離開時,劉珍華與學生還在農場里忙活。教學樓附近的油菜花鋪成金黃一片,隨風搖曳。
原載《湖南日報》2022年3月17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