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史氏曰】同新疆地區某學校的同仁人分享班主任的角色、責任與能力的話題。我覺得盡管班主任的角色是多方面的,責任也是相當重大的,能力固然也應該是多方面的。但基本工作無非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夏洛特·梅森在《學校教育:完善我們的課程體系》中說得很有道理,“人的教育實際上就是形成習慣和吸收思想 可以說,以前建立起來的任何聯系都在大腦的神經組織中留下一個有機的記憶。在一個思想或者一個經歷進行生理登記的時候,或者說當對一個經歷記憶或思想記憶進行登記的時候,所依靠的就是習慣。我們的生活有90%是按習慣規律進行的,因此為了教育,我們必須了解一些有關習慣養成的心理歷史和生理歷史知識,以便知道這種習慣是如何建立和發展起來的。總之,人在受教育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做兩件事——形成習慣和吸收思想。”班主任工作的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班主任工作是否是有目的,有系統。其核心就是幫助學生認識與他人、自然、社會建立起和諧的關系。一個能與方方面面建立起良好的關系,才可能是自己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讓自己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人一旦學會了與方方面面建立起某種聯系時,其認知與行為就可能有無限的拓展空間,但如果沒有節制,則可能誤入歧途。班主任的責任重大也在這里,如果在這一點上沒有系統地謀劃,這個行當不要也罷。這也是我曾經在一個場合說過我主張廢了班主任的原因之一。
班主任圈子名師頗多,其特點不外乎抱團取暖,造勢宣傳,著作等身。但仔細看看他們的言論和行為,很少看到其背后對教育的理解,如果從課程的視角去審視,不少等身的著作是經不起推敲的。除了經驗之談還是經驗之談,但那些經驗,有不少就是反教育的。譬如,讓學生些幾千字的“說明書”,動輒曬自己怎么怎么的與學生“打成一片”,怎么“愛學生”的等等。用心的班主任必須思考要幫助學生養成哪些良好的習慣,形成怎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尤其要在如何通過一系列的課程化的活動幫助他們形成這些習慣和人生觀、價值觀動腦筋。而不是想到什么干什么,更不能看到別人怎么干就這么干。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但花心思系統思考,用氣力扎實推進,則有可能從中收獲幸福。因此,班主任更應該懂一點教育理論,而不能憑直覺去蠻干。
我再一次用《學校會傷人》這本書提醒各位朋友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不傷害學生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提醒自己少傷害學生。對任何學生而言就如維吉尼亞·薩提亞(《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的作者)所言“人類的一些痛苦是無法避免的。我看到過兩種痛苦:一種是識別了問題的痛苦,另一種是指責的痛苦。我們無法避免第一種痛苦,但可以避免第二種。我們可以將努力的方向放在改變我們能改變的事物上,并努力找到創造性的方法與我們不能改變的事物和諧相處。”班主任工作事無巨細,面對的學生千姿百態,各種狀況隨時可能發生,加上學校工作的千頭萬緒,常常然我們身心俱疲。任何一位班主任,都要有充分的準備,以耐心和毅力對待班主任工作中的瑣瑣碎碎,對待個別學生的反反復復。要學會情緒管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以平常心看待學生的“錯誤”,要認識到學生的許多“問題”并不是道德問題,而是“生理”與“心理”使然。所以,想要干好這個勾當,建議各位讀點書,讀點關于人的心智與身心發展的數,而不是讀那些名班主任心靈雞湯式的東西。班主任有班主任的一套基本要求,這些基本要求界定了班主任的角色、任務與工作特點,要從這些界定出發,研究班主任工作需要具備的基本與能力要求背后的基本素養。
從學校角度看,要重視班主任工作的系統化課程化指導與培訓,不能停留在想到什么請個人們人來忽悠一下,譬如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的階段性、持續性、反復性,是需要系統規劃,在實踐上不斷完善的。如果沒有一個整體的、系統全面的謀劃,如果只是命令式的統一要求,勢必在取得成效的同時傷害學生。所以說班主任工作,不僅需要藝術,更需要科學。需要充分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需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相機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