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國年齡最小的博士,逼父母給他在北京買房,是有先見之明,還是自私自利
2008年的開學季,北京工程大學出現了一個13歲的孩子,所有人都以為他是來送哥哥或姐姐上學的,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13歲的孩子竟然是北京工程大學的碩士研究生,這個消息傳出后,很多人都想對他一探究竟。
而之后,這個被所有人都稱之為神童的他,又做了一件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逼著父母給自己在北京買房,這樣的要求于他的父母而言不亞于是天方夜譚,他們根本沒有那個能力和實力完成。
消息一出,輿論瞬間出現了逆轉,所有人都開始質疑張炘煬,說他空有一個好腦子,但是卻沒有好的品格。
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者,十幾年匆匆而過,人們卻又開始贊嘆他超前的眼光,他是誰呢?讓我們一起走近“神童”張炘煬。
自幼聰慧,天賦異稟
1995年張炘煬出生在了遼寧省盤山縣,父親為他取名“炘煬”,就是希望他的人生能夠無比火熱,父親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以后真的靠實力火遍了網絡。
張炘煬出生后,夫妻兩人其實并沒有過早進行教育,而是順其自然,可是漸漸地,父親發現自己的兒子特別聰明,兩歲時就能夠認一千多個漢字,相對于同齡人來說,這簡直就是天賦異稟。
2000年,六歲的張炘煬已經能夠自主學習,父親找人將張炘煬送進了學校,跳過幼兒園直接上了一年級,起初學校的老師還不同意,結果經過簡單的測試后,老師說這孩子沒問題。
于是張炘煬就上了一年級,一個月后,張炘煬跳到了二年級,在二年級又待了一個月后,張炘煬直接就上了五年級,一年后,張炘煬進入了初中,小學六年的義務教育,他只用了兩年。
進入初中后,張炘煬的學習情況還算平穩,安穩的度過了初一和初二,成績雖然拔尖,但也并不夸張。可是上了初三,張炘煬的心理出現了變化,他認為自己年齡這么小,卻能和比他大好幾歲的哥哥姐姐一起上課,覺得自己很是了不起,所以聽課也不認真了,學校的老師找到了張炘煬的父親,對他說張炘煬不好好聽課。既然這樣,父親就把張炘煬帶回了家,讓他在家里自學,一學就是半年,新學期開始后,父親把張炘煬直接送到了高中讀高三。
2005年,一年一度的高考到來了,張炘煬拿著派出所開的證明參加高考,在一群人的注視下,這個年僅11歲的孩子走進了考場。
高考結束后,張炘煬對父親說:“考得一般,但是比模擬考的時候稍微好了一些,上個二本沒問題。”
經過一個多月焦急的等待,成績出來了,果然,張炘煬考了505分,超過了遼寧省二本分數線將近50分,這個成績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
張炘煬被天津工程師范學院錄取,而此時與張炘煬同齡的孩子,還在度過小學四年級的暑假。
盡管張炘煬已經是人盡皆知的天才,可他畢竟還是一個孩子,他喜歡看漫畫,喜歡能動的小玩具,喜歡看動畫片,長大后的夢想是當一個教授,認為北京和天津是最好的城市。
記者來采訪的時候,最開始的時候張炘煬還能好好回答問題,可是沒問幾個,他就和記者說:“我要去玩了!”然后就蹦蹦跳跳地跑走了。
和陌生人在一起的時候,張炘煬會表現得像一個成年人,不管是語氣還是行為,都透露著成熟,可是和熟悉的人在一起的時候,張炘煬就恢復成了一個小孩子,甚至有時候還會抱著別人脖子吊在別人身上。
除此之外,張炘煬還有一個異于常人的想法,他認為吃肉也是一種殺生的方式,所以從七歲開始,張炘煬就沒有吃過肉,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素食主義者。
雖然年齡小,張炘煬卻有著遠超一般成年人的克制力,他喜歡看動畫片,但是父親和他說,你就快高考了,要好好復習,于是從高考前一個月起,張炘煬沒有看過一次電視,這對于一個11歲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難做到的。
如果用兩個詞來形容張炘煬的性格,那就是認死理,比較倔。
張炘煬當年高考的時候,英語聽力加入了英語試卷中,但是并不記入總成績,父親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和他說過很多次了,英語聽力不會記入總成績,你就專心做后面的題,這樣你時間能寬裕一些,張炘煬倒是聽我的話沒有做聽力,可是他提前二十分鐘交卷了,我問他為什么提前交卷,他說沒有做聽力,所以要把時間空出來,這孩子啊,就是太倔了!”
說到這里,父親反倒先哈哈大笑起來,臉上寫滿了驕傲和自豪,而父親接受采訪時,張炘煬就抱著自己的玩具躺在旁邊的小床上,一會兒踢踢腿,一會兒翻個身子。
獨立生活,荒廢學業
大學的生活很快就過去了,之后張炘煬又考上了北京工業大學的研究生,為了方便父親照顧張炘煬,學校專門特批了一間兩人間的宿舍,父親仍打算陪讀,然而張炘煬卻認真的對父親說:“你這樣一直陪我讀書對我其實并沒有好處,我現在需要的是相對自由,相對寬松的環境。”
聽了張炘煬的話,父母經過仔細的考慮后,決定尊重他的決定,于是,只有13歲的張炘煬開始了獨自求學的生活。
13歲正是貪玩的時候,沒有了父親的管教,張炘煬很快就放飛了自我,迷上了上網,經常混跡在各大論壇,與網上的一些人探討人文歷史等相關的知識,面對一些錯誤的觀點,張炘煬總是義憤填膺的加以指正,還經常因為這些不好的評論而生氣。
同宿舍的舍友勸導他說不必和一些不認識的人生氣,就算你說再多,他們也看不到心里,反而讓你自己不舒服,但是張炘煬說:“總要有人指出他們的錯誤,有聲音總比沒有好,萬一他們看明白了呢。”
也正是因為沉迷于上網,張炘煬忽視了學習,所以他的成績也并不好。
直到有一天,張炘煬突然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可是由于他之前太過貪玩,荒廢了學業,所以他不得不用更多的時間去準備自己的畢業論文。
張炘煬認為,數學并不是簡簡單單的數字,它就像文學一樣,需要細細的品讀,條條大路通羅馬,一條路走通了,其他的道路也就出現了,數學也一樣,開始的時候會遇到困難,思而不得其髓,但是一旦有了開始,之后的一切都會變得簡單了。
于是,張炘煬以這個想法完成了自己的畢業論文,得到了教授們的一致好評,成績非常優異。
張炘煬說他是在天津完成的論文,他認為天津是一座非常好的城市,能夠給他靈感,沒有天津這座思想自由的城市,也就沒有這篇論文,除此之外,師哥師姐們對他的幫助也很大。
研究生期間,很多人都是同一個導師,所以,張炘煬認識了很多師哥師姐,他們的年齡大都與張炘煬差八九歲,但師哥師姐們非常喜愛這個小師弟,并不對他特殊對待,而是真正的把他當作同齡人,張炘煬不僅感受到了溫暖,還有尊重,所以對于師哥師姐們,張炘煬是非常感激的。
年齡最小的博士
2011年,張炘煬順利的考上了北航的博士研究生,是我國年齡最小的博士研究生,這一路走來,張炘煬都頂著“神童”的光環,但他不再是當年剛剛進入大學校園的那個懵懂的小孩了。
考上博士的張炘煬已經褪去了身上的稚氣,不管是外貌還是談吐,都更趨近一個成年人,張炘煬的博士導師說:“有三個學生報考了我的博士生,而張炘煬的成績是最好的,我覺得他一路走來,靠的是真才實學。”
導師認為,張炘煬的學習能力和速度非常強,但是對于一些細節還需要注意,在研究方向上還要下苦功,只有踏踏實實的做學問,才能出成績,攻讀博士研究生期間,他不會得到特殊照顧,他需要與其他人一起完成學院的任務。
而問起張炘煬考上博士有什么想法,他說:“好好學習,完成論文,順利畢業后,進入博士后流動站,耐心的做研究,或者是從事教學的工作。”他對于自己未來的規劃非常清晰。
隨著時間的流逝,張炘煬進入了青春期,對于感情也有了一些懵懂的感覺,他的很多同學也都已經結婚了,有人問張炘煬有什么感覺,他卻十分坦率的表示美麗的事物總是讓人留戀的,談戀愛也一樣,人們又問他:“你這么優秀,想找一個怎樣的女朋友?”
張炘煬想了想:“我不知道,只要有緣分,不排除會進行一場戀愛,但是我身邊的同學都比我大了好多歲,而與我同齡的太過幼稚,我也不知道會和什么樣的女生在一起。”
讓學習成為愛好
很多人都問張炘煬父親是如何教育出神童的,父親卻說:“我并沒有特殊的教育方式,有一點最重要的,是孩子要熱愛學習,只有喜歡,他才能得到更多的回報。”
張炘煬的父母都是普通人,父親是一個街道的干部,母親是學校的老師,但相比于大部分家長,張炘煬的父母都很熱愛閱讀,所以受到影響的張炘煬對于書中的內容是非常好奇的。
張炘煬的求知欲望非常濃烈,初中的時候,張炘煬就多次參加化學和物理的競賽,雖然沒有取得名次,但是對于他來說是一種很好的經歷,讓他更加渴望知識。
除此之外,張炘煬特別喜歡自己研究,總結出了幾條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化學公式,可是這些公式都被一個當化學老師的親人給推翻了,但張炘煬沒有感覺受到打擊和挫折,而是表示自己知道的還不夠多。
就這樣,張炘煬旺盛的求知欲讓他的知識儲備遠遠的超過了同齡人。父親說他從來沒有讓張炘煬上過所謂的補習班和培訓班,而是讓他自由的選擇喜歡的科目自學,全憑自己的愛好來。
張炘煬第一次參加化學競賽,純粹是心血來潮,但是父親卻非常重視,他認為這是獲取知識的好機會。
張炘煬雖然不在意競賽成績,但是對于化學知識卻很感興趣,在父親的輔導下,張炘煬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掌握了高中的化學知識,速度如此之快,連父親都非常驚訝。
張炘煬并沒有系統的學習過英語,一般就是在他玩耍時,父親在一旁讀英語單詞,并講解單詞的含義和用法,所以高考時,張炘煬還不會讀英文,但是對于英語的理解卻是非常好的。“學習不能單純為了考試,一定要會用。”
張炘煬認為對于知識點要學會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因此對于那些一遍遍刷題的同學,他非常不理解。
張炘煬特別喜歡考試,因為考試的時候遇到的都是新的題目,而解題對于張炘煬來說就是一種快樂。
“他考試的對手只有自己,能考多少就是多少,從不用糾結成績的好壞,考得不好就跟他說題目難,考好了讓他繼續努力,要讓他自愿的接受知識,而不是逼著他去學習知識。”張炘煬父親欣慰地說道。
張炘煬父親根據張炘煬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進度來調整學習內容,小學的學會了,就教初中的,初中的學會了,就教高中的。在這種情況下,張炘煬的學習一直都是寬松自由的,對于學習只有一種獲取知識的愉悅感。
經常思考使人進步
與很多同齡人不同,張炘煬從小就喜歡思考,“同樣是水,為什么礦泉水就貴一些?——因為制作礦泉水占用了人類的勞動。”、“如何判定一座城市的發展程度?——要看這座城市垃圾處理的程度。”
這些問題和回答就是父親和張炘煬日常的游戲,看似與學習無關,但是卻鍛煉了張炘煬的思考能力,這讓他在面對問題時,并不是逃避,而是思考如何解決。
如同其他孩子一樣,張炘煬對這個世界的很多事情都非常好奇,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為什么?”
在張炘煬的桌面上,貼著一張城市地圖,上面詳細的標注了橋梁、河流和建筑等,一位記者采訪時對這張地圖很感興趣,張炘煬就興高采烈的給記者講解自己對于城市規劃的想法。
記者采訪父親時,他就在旁邊走來走去,或是靠在父親的懷里,時不時地插上一兩句話,這個時候,不管父親在說什么,都會停下來耐心的聽張炘煬說話,讓他盡情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他們父子經常在一起談論,就算是觀點不同,爸爸也不會用父親的威嚴去強迫張炘煬同意,他們更像是一對朋友,像是同齡人在探討。”這是張炘煬母親對記者說的話。
所有人都說張炘煬是“神童”,可張炘煬卻說:“我只是把別人在初中荒廢的時間用在了高中知識的學習上。”
“時間是寶貴的,不能把時間用在無謂的學習上。”這也是父親時常對張炘煬說的,所以在學習上,張炘煬都是有針對性的。
數學是張炘煬很喜歡的學科,在做題時,他總是按照由難到易的順序,他說:“在規定的時間內,先做難題,就算做不出來,也不會影響前面的題,可一旦做出來,那我一定能得滿分。”
高考結束后,張炘煬第一個想法就是可以學習自己從未接觸過的知識了,他喜歡看電影,喜歡聽歌,而他也總能從這些常人不注意的地方學到新東西。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張炘煬父親對他并沒有太大的期望和要求,不管他做什么都是順勢而為。
在人們贊揚張炘煬的同時,也有人說張炘煬父親太著急了,如果再過幾年,張炘煬一定能考上清華北大。
父親卻有不一樣的觀點,他認為學習并不是為了進入那些名校,只要能夠獲取知識,在哪里都可以學習,如果非要張炘煬考清華北大,無疑是給了孩子壓力,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遼寧大學的一位教授就認為,大學的課程與之前有著非常明顯的不同,需要有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張炘煬年齡太小,雖然他的基礎非常扎實,但是對于很多事情的觀點還是片面的。
雖然有父親去陪讀,張炘煬的生活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可是在與同學相處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心理上的問題,首先年齡的差距就會讓他感受到孤獨,這對于一個11歲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張炘煬的高中校長也說要把能學大學知識和能上大學要區分開,他能夠考505分,說明高中的知識他已經掌握的差不多了,但如果再等兩年,他的知識會更加扎實,年齡上的差距也是見識和思維的差距,到了大學張炘煬也許會受到很多挫折。
對于這些評論,父親沒有太在意,他依舊對自己的兒子很自信。
讓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張炘煬上了大學后不但不需要父親的照顧,而且與同學相處的還非常好,同學們都很喜歡這個可愛的小同學,張炘煬以優異的成績考上研究生后,很多同學都非常舍不得他。
張炘煬考上研究生后,就極少看到有關他的新聞了,終于有一次,一位來自張炘煬老家的記者采訪到了他:“自從考上研究生,你就拒絕了所有媒體的采訪,這是為什么?”
張炘煬說:“我認為,我應該在我成長的道路上保持低調,過分的曝光會對我的心理產生影響,這次之所以同意你們采訪,第一是我考上了博士,第二就是向那些關心我的人匯報一下最近的情況。”
說起未來有什么打算,張炘煬表示想要繼續做學問,得到一個相對自由和輕松的工作,大學教授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逼迫父母北京買房
在張炘煬的成長過程中,也發生過一件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的事情,碩士畢業前夕,馬上就要進行碩士論文答辯的張炘煬突然要求父母在北京買房,如果不買,那么他就不去答辯,也不考博士了。
這可能是張炘煬父親這輩子唯一一次驚慌,父母二人都是普通人,工資也僅能保證正常的生活,就算把老家的房子賣掉都不夠在北京買房,但是張炘煬的態度卻十分強硬,對于旁人的勸阻和謾罵也并不在意。
沒有辦法,張炘煬母親只好在北京租了一套房子,向張炘煬謊稱是他們買的,就這樣,張炘煬才又安心的參加碩士論文答辯,之后又順利的考上了博士。
如今的張炘煬已經畢業,也順利的從事了自己一直向往的研究工作,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上張炘煬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當年因為買房事件,很多人都罵張炘煬自私自利,不心疼自己的父母,可是十幾年后這些人又轉變話風,說張炘煬當年真有眼光。
不管是謾罵還是恭維,張炘煬從未在意過,他真正的做到了不畏人言,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如今靠著自己的努力,張炘煬完全有能力自己完成在北京買房的夢想。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數不清的事情,也會步入很多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獨特的機遇和感受,只要能夠樂于思考,踏實穩重,不管是怎樣的逆境,都有可能反轉,不管是怎樣的夢想,都有可能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