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蘇補呷,家住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梅子萍鄉梅子坪村,是大連民族大學的一名大四學生,也是我們村里第一個本科生。
9歲那年,我第一次走出大山獨自到縣城求學,第一次吃到大米飯,第一次學說普通話,第一次競選班長……2017年我考入大連民族大學少數民族預科班,2018年成為大連民族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一名本科生。
每逢假期,一回到家,我們家就成了村里最熱鬧的地方。許多孩子會拿著不會做的習題來找我幫忙,一來二去,我成了村里的小老師。孩子們的家長也常會到我家中做客。
我是學校書法愛好者協會負責人,為家鄉的孩子們補習功課之余,我會教村里的孩子書法。我對他們說:“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要通過一筆一畫的中國字傳承下去,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
2021年暑假,我參加社會實踐,在梅子坪村村委會給村里的孩子作一場題為“樹立理想,走出大山”的主題宣講。宣講結束后,一個小朋友說自己第一次感受到,通過努力,大山外的世界可以與自己如此接近。
一個名叫沙爾體的小朋友說:“我想成為一名工程師,把村子也建成像大城市那樣好。”
還有一個名叫何康的小朋友說:“自己想當一名火車司機,把火車開到村子,這樣就能讓村里人不用再坐馬車牛車。”
孩子們這些天馬行空的夢想,讓我深受觸動。我同他們講,我走出去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走回來,用所學知識建設家鄉。
我至今記得高一那年,國家給每家每戶都發了太陽能電池板,讓全村百姓告別了松明照明的日子。我覺得那不僅僅是一盞燈、一束光的變化,而是我們村的希望之光。
走得越遠,越明白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的意義。我能從大涼山中走出去,也能走回來。我愿做深山里的“螢火”,雖然微弱,但能在暗夜撫慰人心。
未來我想回到家鄉基層工作,為家鄉的發展建設貢獻力量,做點亮家鄉發展之路的一簇“螢火”。
口述:大連民族大學支教學生 蘇補呷 整理: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晨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