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特約評論員 熊丙奇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有政協委員在提案中建議:“大學本科階段實行4年至8年彈性學制,能給予有結婚意愿的大學生學習和組建家庭的時間自由”。這一話題迅速登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
彈性學制,并不是什么新概念。高校實行學分制教學、管理,就是實行彈性學制,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家庭、個體的情況,選課、選師、選時。如能在3年中修完畢業需要的學分,那就3年畢業;如中途準備創業或去做其他自己感興趣的事,就可以用七年、八年時間完成學業。
實行學分制,也就不存在什么允許“休學創業”“休學生子”這種提法,學生有更大的自主空間以及選擇權安排自己的學業、生活,某兩年不選課程,去創業、生子,之后再修課程,靈活且方便。
我國高校最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提出進行學分制教學、管理改革,本世紀初更多高校提出實行3~6年彈性學制,過去10年來,各地高校都進行了按學分收費改革。但是,卻沒有建立起真正意義的學分制、彈性學制。這是因為實行彈性學制,需要一系列配套改革。離開配套改革,彈性學制就會停留在概念上,只是聽上去很美。
實行彈性學制,意味著學生可自主選擇課程,為此,學校需要給學生提供自主選擇課程的空間。如果學校提供給學生的課程,主要是必修課,能選擇的選修課很有限,那么,學分制、彈性學制,就會依舊是學年學分制,絕大部分本科學生會按部就班在四年內完成學業畢業。
而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課程選擇,就必須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高??勺灾髟O置專業,并高度重視人才培養。但當前我國高校的辦學自主權有限,大部分學校的必修課比重為90%左右,而且,由于存在“重視學術研究,輕教育教學”的問題,教師對課程研究、教學的投入不足,有的高校推出的選修課質量不高,被質疑是送學分的“水課”。由于選擇課程的空間有限,我國高校提出的按學分收費改革也遭到學生質疑是借學分收費改革提高學費、重修費,學生并不能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
實行彈性學制,要求改革學校后勤保障模式。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高校推進后勤社會化改革,算是配套學分制改革的措施。因為如果學生都住在學校,由學校提供集體宿舍,那就很難推進彈性學制。如果有很多學生是六年、七年完成學業畢業,這些學生的宿舍誰來提供?
發達國家的大學,通常最多只給低年級學生提供集體宿舍,本科高年級學生以及研究生大多自行在校外租房,這就為實行學分制掃清障礙,學校只負責提供課程教學,保障課程質量,至于學生用五年還是六年完成學業,那是學生自己的事。
我國高校的后勤社會化改革,在本世紀初被叫停。當前,主要還實行由學校給所有學生提供宿舍的方式,這種方式便于住宿學生的管理,但是,其本質屬于計劃模式,不適合彈性學制這種更靈活的教學管理要求。甚至學校從嚴要求碩士生、博士生,都受這種模式制約,比如博士生延期畢業,但要由學校解決博士生的住宿問題,而學校的住宿條件本就很緊張。近年來,我國有的高校要求部分專業碩士自己在校外租房,也被質疑是學校推卸責任,歧視專業碩士。這一問題不解決,彈性學制就難以推進。
彈性學制還要求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服務,也要改變傳統的計劃模式。實行彈性學制后,有的學生會三年畢業,有的學生則會六七年完成學業,如果還按畢業生的應往屆身份提供就業服務,那怎么區分?而且,有的學生會用三年半、四年半完成學業畢業,即春季畢業,而傳統的本科生就業,都是針對6月畢業這種情形。
正是由于缺乏這些配套措施,我國高校推進完全學分制教學改革很難,雖然很多高校都稱自己實行完全學分制教學管理,但主要還是進行學年管理,由此也被稱為學年學分制。毋庸置疑,就是實行彈性學制,4年本科畢業也會是主流,但只有個別學生提前畢業,以及沒有完成規定學分任務的學生才推遲畢業,這絕不是真正意義的彈性學制。要實行完全學分制教學管理,就必須推進高等教育管理和學校治理的全面改革。
(作者是知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