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個高考考生的焦慮案例
最近有高三考生家長咨詢:說他在高三的孩子小吳平時成績很穩定的在班級和學校前列,但在最近緊張復習階段,出現了明顯的焦慮感:擔心自己不能發揮好平時容易出錯;擔心自己休息不好到晚上反倒失眠并入睡困難;擔心自己熬不到高考就崩潰,突然說今年不參加高考了;擔心自己長時間學習損傷健康,頭發成大把的掉;平時吃飯都是按秒記,吃飯根本沒有胃口;想到高考就手腳出汗,不能控制。
每年都會有類似小吳的情況,因壓力過大出現了緊張、煩躁、厭學等想法,如果不能及時調節會導致他們在高考中發揮失常,使得多年苦讀變成“南柯一夢”。由于長期的壓力,在高中生出現焦慮和抑郁的學生比例也在增加,如果不及時調節,將對考生的身心產生傷害。
二、高考考生的壓力調查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經進入倒計時,全國的高三學子早在春節過后就進入了迎考模式。高考的考試成績和平時考試的成績是給考生和家長造成壓力的主因。據某省一項調查顯示:大約有52%的考生、44%的家長認為學業成績是最大壓力因素。
特別要指出的是大學預期為普通二本的考生和家長最因成績著急。同時更值得注意的是,成績越靠前的考生,越因“怕發揮失常”而心生壓力;在研究中發現:模擬成績位于前25%名次的考生,有48%表示最大壓力因素為“怕發揮失常”。
三、心理素質差會導致發揮失常
發揮失常原本只是一種可能發生的偶然性因素,但卻成為考生心中的一個壓力源。高考的現有模式是‘一考定成績’,從根本上說如果心理素質差,出現發揮失常的可能會增加。發揮失常的罪魁禍首是在心理沒有調整到最佳的情況下的注意力過度。面對高考壓力時,考生會感到焦慮和擔心,頭腦中會不斷暗示自己要專心致志,這但這反而會妨礙正常發揮真實水平。
四、引發考生壓力、焦慮的因素
自認為記憶力下降
模擬考試名次下滑
學習任務重
休息時間少
家庭經濟壓力
父母因情感問題導致家庭不和睦
情緒管理能力差
人際關系緊張
學習競爭過大,學習氣氛過于內卷
出現焦慮和抑郁的考生怎么辦
1)認知調節,以積極的態度看待考試,相信自己在高考中定能考出好成績。
2)將高考視作一次挑戰的機遇。不管結果如何都應勇敢迎接挑戰,戰勝自我。
3)將高考作為磨礪自身意志的練習,以珍惜的態度看待。
4)盡力而為,無須過于在意他人的想法和觀念,特別正確理解家長或老師的激勵。
5)規律運動,放松身心。高三考生每日精神都處于緊繃狀態,心理壓力大,通過規律和適當的運動,以放松身心。
6)如果出現失眠、情緒不良、無法控制的哭泣,需要聯系心理咨詢師介入及時調整治療,以確保不影響高考發揮。
高考是檢測學生綜合能力的關鍵的一環,也是決定人生發展的重要轉折點。即將迎接高考的高三學生,為了美好明天,需要保持身心處于健康的狀態,以良好的心態,必要時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下,養成、錘煉出優異的心理素質,以積極無畏的心理狀態考出優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