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作為國內一流重點綜合類大學,在所有大學院校中的地位數一數二。今年教育部公布的“新雙一流”名單中,清北在列的同時,其擁有的“自主”決定權,再一次證明了這兩所院校的絕對實力。
與此同時,院校的絕對優秀,也在預示著能進入這個院校的學生,實力必定不凡。
國內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并行體制下,報考大學院校,往往以錄取分數線為衡量標準,實現學生在不同院校的分流。
而清北因錄取標準嚴苛,分數線過高,在全國范圍內錄取的人不但少,而且質量極高。通常情況下,普通高中的學生想要考上它們,是難上加難。
全國各省市,清北兩所院校,往年錄取率
先來看一組2021年的數據:清北在北京市的高考計劃招生人數分別為190人、185人,共計招收人數為330人,而總報名人數為5.17萬人,報錄比為0.638%。
與此同時,在山東省,高考計劃招生人數分別為74人、66人,共計140人,而總報名人數為79.5萬人,報錄比為0.0176%。
在河北省,高考計劃招生人數分別為40人、40人,共計80人,而總報名人數為63.4萬人,報錄比為0.0126%。
在人口大省河南省,高考計劃招生人數分別為64人、59人,共計123人,而總報名人數為125萬多人,報錄比為0.00984%。
再來看看2021年的一組數據,清北在全國范圍內的不同考生的招生計劃,如下圖所示:
從上述數據可看出,2021年清華在全國范圍內共計招生3500多人,北大為2931多人,共計6431多人,與2021年高考報名人數1078萬人對比,此數據僅占比約0.60%。由此可知,清北招生,可謂是尖子生中招尖子。
清北招收的學生,都是什么樣的學生
有上述可知,清北招收學生并不是只一味看重分數,對于不同的招收計劃,比如藝體生方面的招收學生,可能對文化課分數要求不那么高,只要達到劃定的分數線即可。因此可以說,清北招生針對不同招生計劃,評判的標準不同。
那至于招收的都是什么樣的學生,其實可以通過某個“大腦類”節目,稍微看出一些端倪。
從往期的節目中,可以明顯看到國內參加這個節目的人,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清北這兩所高校,比到最后,大多也是這兩所高校的學生在角逐。
通過對這兩所院校學生在節目上的表現,可看出,他們在記憶力、邏輯推理力、空間里、計算力、分析力等方面,均具有很強的實力。
而大多數看節目的人,可能有時候連題目都沒有理解,他們已經找出做題的思路了。
雖然這樣說有些絕對,但不得不說,清北兩所院校招收的學生,必定是在某些方面,帶了些“天賦”在身上,而這一點正是與普通高考生形成對比的地方。
因此,清北招收,注重的是“尖子生”,并非“學霸”,并把他們集中在一起培養,因材施教,教學相長。
在這兩所院校中,還設有“百里挑一”的精英班,比如清華的“姚班”,北大的“英才班”等,學生可謂是“拔尖中的拔尖”,實力超群。
為何只有“重點高中”學生才能考清華北大?普通高中沖一本都難
在普通高中,存在著兩個現實情況:優秀學生一般不會在普通高中就讀;普通高中的師資力量不如重點高中。
關于學習問題,其實環境很重要,比如在一些比較差的高中,因學習氛圍輕松,學生上課比較松散,老師態度也會松懈,從而教學質量下降。
即使在這樣的學校中名列前茅,但在比較好的學校中,排名可能連100名之內都進不了,別說是清北了,就連沖一本都困難。
雖說“寧為雞頭不為鳳尾”,但是在學習上,若身邊尖子生比較多,那么學生們就會有不甘于落后、積極學習的勁頭。
因此,對于實力比較強的學生,一般不會選擇在普通高中就讀。并且當地的不同高中在錄取時,會以學生自己的實力為錄取標準,重點高中招收的學生向來比較優秀。
全省市范圍內,大到省會,小到各縣,基本上都會設置幾所重點高中,對比重點高中與普通高中,確實會存在師資配比力量不均衡。
重點高中的教師,一般多畢業于名牌大學,學歷高,教學水平更高一些,學生上課接收到的信息也更深更豐富一些。
這也是為什么說只有“重點高中”學生,才能考清華北大的原因,而普通高中沖一本都難。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普通高中的學生報考清北就沒有機會了,若學生本身足夠優秀,并主動去爭取清北的報考名額,相信清北院校會看到學生本人的優秀,并給予錄取。總之,一切拿實力說話。
【今日話題】你覺得普通高中生報考清北的幾率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