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這個延長的假期,父母不要將孩子簡單推給在線課程,而是能夠在引導和參與中,給予孩子真正有益的素養與能力
教育部日前下發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部分省份已將開學時間延遲至3月1日之后。面對延長的假期,如何幫助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獲與成長?除了學校的努力,家長更應擔負起教育主體責任,確保家庭教育不缺位。
首先,父母做出榜樣是最好的教育。身教勝于言教,榜樣教育,是富有現實感的價值觀引領。許多奮戰在防控疫情第一線的父母,給孩子做出了最好的榜樣。即便大部分父母沒有機會走到前線,他們也在自己的崗位上恪盡職守,或者在居家期間自覺遵守政府規定,這都是在為防控疫情做貢獻,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種子。
同時,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行為習慣對于人的成長至關重要,防控疫情為養成好的習慣創造了絕佳條件。比如勤洗手、不用手觸摸口鼻的衛生習慣;比如堅持閱讀、寫作的學習習慣;比如承擔力所能及家務活的勞動習慣;比如堅持看新聞、主動甄別信息真偽的媒介使用習慣等。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習慣培養不能只是對孩子提出要求,或只是行為訓練,需要引導孩子了解好習慣的意義,產生興趣與感情,才可能最終養成穩定的好習慣,終身受益。
此外,要引導孩子關心社會。抗擊疫情期間,既要保護孩子的身體健康,也要發展孩子的心靈需求。我們常說,孩子是看著大人的背影長大的,是否了解和理解大人成為孩子成長的關鍵。抗擊疫情的過程,是將愛國、志愿、責任等抽象概念變得具體的過程。給予正向的支持與引導,鼓勵孩子觀察、思考、體悟,效果將遠勝于課堂和書本學習。
還要引導孩子進行探究性學習。防控疫情期間,要將教育變被動為主動,幫助孩子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比如探究性學習。面對疫情,相關信息如潮水般涌來,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做匯總,通過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去偽存真、加深認識,孩子既會提升邏輯能力,也會掌握研究方法,還能提升對于疫情的科學認知。
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希望在這個延長的假期,“第一位老師”不要將孩子簡單推給在線課程,而是能夠在引導和參與中,給予孩子真正有益的素養與能力,獲得更大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