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百度云,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首頁 資訊 國內 聚焦 教育 關注 熱點 要聞 民生1+1 國內

您的位置:首頁>資訊 > 教育 >

長春理工大學思想政治微課何以成為“網紅”

來源:中國教育報    發布時間:2019-11-11 11:21:29

曾浩是長春理工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的一名大四學生。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他沒有回家,而是臨時決定去北京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假期出行人數較多,沒有買到坐票的他一路站了6個小時。

直接促成他此次北京之行的是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上推送的一堂網絡思政課“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看完后特別感動,當時就有一種強烈的愿望想去北京致敬先烈,第二天索性就買票去了。”曾浩說起來還忍不住內心的激動。

校內開花內外香

曾浩所觀看的網絡思政課是由長春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策劃制作的系列課程《追尋》。今年4月以來一共推出了8集,內容包括“書生何以報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可愛的中國”“你是人間四月天”等緊密貼近高校師生的內容。

《追尋》系列思政微課經長春理工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推出后,被“學習強國”、吉林省“新時代E支部”等APP轉發,隨后迅速在網上傳播開來,一時間校內外好評如潮。

在線上,官方微信后臺收到單節微課留言達到600多條,累計閱讀量突破了40萬次。在線下,《追尋》系列思政微課被很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作為黨課學習資料,長春理工大學的大學生們稱之為“網紅微課”。

“我現在還清楚地記得,《追尋》第一集的名字叫‘你是人間四月天’,講的是黃花崗烈士的故事。”長春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學生李晉生告訴記者,聽老師講完林覺民烈士所寫的《與妻書》后,他情不自禁地濕潤了眼眶,“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與我年齡相仿,我在內心反復問自己,如果換成是我,會不會有這股勇氣。”此后,李晉生“追”完了全部的《追尋》系列課程。

當天,李晉生將課程轉發到微信朋友圈,并寫了一段文字“生活了20年,第一次思考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李晉生發的這條朋友圈引起了家人的注意,包括父母在內的10多位親人也因為他的轉發而觀看了這一堂思政微課,并紛紛給他點贊。

李晉生的媽媽告訴記者,李晉生從小到大都是一個比較傳統的乖孩子,愛學習,守紀律。“我們看到他發那個朋友圈的時候,第一次感覺到兒子好像真的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他媽媽笑著說,“沒想到理工科大學里還有這么好的人文教育,讓我們家長非常放心。”

通過互聯網,《追尋》系列思政微課的影響力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距離長春理工大學400公里外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一所農村小學里,特崗教師余艷艷通過新時代E支部APP平臺一節不落地看完了全部內容。“‘紅軍不怕遠征難’那一節課對我影響最深刻。十幾個紅軍戰士用生命換來一個新生的嬰兒,而紅軍指揮官卻堅定地說,參加革命就是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不也是我們特崗教師堅守在農村的內心表白嗎?”余艷艷動情地說,“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革命英烈們距離我如此之近,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

“師生在哪里,我們宣傳工作就要做到哪里”

“不忘初心,守土有責!”談及開設《追尋》系列思政微課的初衷,長春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于英煥脫口而出。

作為一名在高校宣傳戰線奮戰了18年的老兵,從報紙、廣播、電視到網站,再到微博、微信以及各類APP,于英煥始終密切關注傳播平臺的變化以及師生注意力的變遷。4年前,長春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率先在省內嘗試了校園媒體融合發展。

“手機占據了高校師生主要的業余時間,這是不爭的事實。”于英煥說,“我們注意到,2016年以后短視頻逐漸崛起,并發展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媒介形態。”有鑒于此,長春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在2019年初萌生了拍攝系列網絡思政微課的想法。“師生在哪里,我們宣傳思想工作的陣地就在哪里!”于英煥補充道。

長春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張淑東在得知這一想法后一拍即合,隨即協助選拔主講教師并參與內容設計。“馬克思主義理論是與時俱進的理論,我們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方式方法也要與時俱進,這是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大眾化的應有之義。”張淑東說。

有了對高校傳媒環境和師生注意力的精準研判,長春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摸準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脈搏。

曾浩告訴記者,“目前,刷APP打發業余時間,已經是現代大學生的一種普遍生活方式了。以前刷APP的時候主要偏重娛樂,《追尋》出來以后,讓我們拿出手機時多了一種選擇。”

《追尋》系列思政微課的推出,給原本已經荒蕪得只剩網游、娛樂的手機上下了一場觸及靈魂的思政甘霖。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6年的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陳春燕表示:“《追尋》系列微課,跟上了時代的步伐,也守住了宣傳思想的陣地。”

理直氣壯講述偉大中國故事

精彩的背后往往是難以想象的付出,這句話用來形容《追尋》系列課程的制作尤為貼切。主講教師高世鷹已經在思政課講臺上站了10年,對中國近現代史課程的教學可謂輕車熟路,但當她第一次接到錄制網絡思政微課的任務時,卻緊張了很長一段時間。

“原來熟悉的課堂教學場景、師生交流的現場感沒有了,網絡思政微課講什么?怎么講?觀眾能否認可?會不會‘拍磚’‘吐槽’?”高世鷹坦言,當時考慮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很有壓力。

“老師,您說如果突然發生戰爭,我們這些大學生有用嗎?能做什么呢?”一次課后,學生問了高世鷹這樣一個樸素又現實的問題。這個問題卻給她準備《追尋》系列課程帶來了靈感。“我反問自己做《追尋》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應該直面問題、因事而化,從歷史中尋找學生應該汲取的精神力量嗎?”想到此,高世鷹恍然大悟。

經過反復商榷研究,她將課程內容確定為每節課用2至3個歷史故事來回應大學生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在故事中融入理論、啟發和價值引領、現實關懷,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在備課過程中,高世鷹一次又一次“穿越”到革命戰爭年代,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尋找一段“活的故事”,常常使自己先感動得淚流滿面。

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那節課里,英雄母親鐘招子把她10個兒子中的8個送上了長征路,而自己卻二十年如一日每天晚上點亮馬燈等兒子回家。后來,鐘招子眼睛哭瞎了,但依然點著馬燈,只為能夠讓兒子看清楚回家的路。直到1949年,人民解放軍進駐她的家鄉,鐘招子才得知兒子們已經全部犧牲。

“就是在這樣一個個故事的追尋中,我感受到了普通中國百姓的家國情懷,感受到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更感受到信仰的永恒力量。”高世鷹堅定地說,“正是這發自肺腑的真情實感,讓我能夠理直氣壯、慷慨激昂地講述這些精悍而又偉大的中國故事。”

隨著影響力不斷擴大,《追尋》系列思政微課的教學模式和課程內容也獲得了業界同行的好評。泰山學院榮獲全國思政課教學展示活動二等獎的教師劉艷麗觀看后,隨即在自己的課堂上作了分享。“《追尋》課程中,老師的講述,資料的整理,包括視頻的錄制剪輯都做得很好。”劉艷麗說,“這種以故事切入、故事中聯系理論的思政微課教學模式,給我們同行提供了一個有益借鑒。”

初冬已至,長春理工大學校園內,晨曦中的首任校長王大珩院士的銅像更顯肅穆和靜謐。在銅像的注視中,一批又一批學子從四面八方走向教學樓,迎著朝陽。

關鍵詞: 思想政治微課 網紅

頻道精選

首頁 | 城市快報 | 國內新聞 | 教育播報 | 在線訪談 | 本網原創 | 娛樂看點

Copyright @2008-2018 經貿網 版權所有 皖ICP備2022009963號-11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聯系郵箱:39 60 29 14 2 @qq.com

内射女校花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选午睡沙发系列999|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日本牲交大片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