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華近日先后公布各自的頂級自招計劃。北大“博雅計劃”中,醫學類七個專業停招三年后,今年再次納入;清華“領軍人才選拔”中,16個文、理大類專業招生,清華將根據學生初試成績分省、分科類確定初試通過名單。兩校均未明示降分優惠,但測試時間有望錯峰,便于部分考生同時赴考。
北大“博雅計劃”的申請者必須志向遠大明確、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具有發展潛能、有強烈的好奇心,學業成績突出、基礎學業成績原則上應位居全年級前1%以內(文理科類分列)。
去年在普通自招中招生的臨床醫學(八年制本博連讀)、臨床醫學(五年制)等七個專業,今年則被調整至“博雅計劃”中。由此,該計劃今年招生專業增至36個。北大“博雅計劃”于2015年啟動招生,除當年設置醫學類專業外,2016年至2018年接連三年均未列入。北大此次規定,申報醫學類專業者,應為理科考生,且對醫學類專業有濃厚興趣,致力于醫學事業發展。
“博雅計劃”的選拔與往年相同,設初審和測試。北大擇優認定資格考生及降分幅度,具體降分幅度由北大招生委員會確定。
清華“領軍人才選拔”的招收對象為志向遠大、追求卓越、品學兼優、素質全面,一貫優秀并具創新潛質的普通高中畢業生,綜合學業成績應在全年級前列。
前段時間,清華公布的普通類自招簡章中,法學類、人文與社會類、人文與社會類(經學方向)和人文與社會類(出土文獻方向)四個專業未招生。不過,這次“領軍人才選拔”中,清華16個本科文、理大類專業招生,包括法學、人文與社會類。清華規定,學生可不受自身文理分科限制進行學科類型申請,每人最多允許填報3個專業類(方向)。
“領軍人才選拔”包括初評、初試、復試和認定。清華將根據學生初試成績分省、分科類確定初試通過名單。復試內容包括但不限于綜合面試、專業考察、體質測試等。對于今年的優惠分值,清華的招生簡章未予明示,只提到將根據學生的初評情況、初試情況和復試情況擇優給予學生領軍人才選拔降分錄取優惠認定,具體降分幅度由該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確定;另外,體質測試成績優秀者,將給予額外降5分。
北大“博雅計劃”今年的測試時間為6月11日至14日,清華的初試在6月10日左右,復試在6月15日至18日。從時間節點來看,兩校有望錯峰,這意味著部分尖子生有機會分別參加兩校的測試,甚至可能同時拿到兩校的降分“禮包”。
延伸閱讀
清華為自強計劃匹配勤工助學崗
昨晚,《清華大學2019年自強計劃招生簡章》對外公布,今年,清華15個大類專業將通過自強計劃招收勤奮好學、成績優良的農村學生,通過該計劃考入清華者,入校后將獲得勤工助學崗位、學習與發展指導和校友導師。
清華自強計劃主要招收邊遠、貧困、民族等地區縣(含縣級市)及縣以下高中的農村學生。錄取人數不低于教育部規定的高校專項計劃招生規模,共有15個大類專業招生,學生可不受自身文理分科限制進行學科類型申請,每人最多報3個專業類。
通過自強計劃考入后,清華將為學生安排勤工助學崗位和專門的學習與發展指導,并配備優秀校友擔任個人導師。
人大部分學院依學分定專業
昨晚,中國人民大學招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人大在京統招計劃預計與去年持平,多個學院已實施專業無節點分流,學生在學院內根據興趣和學業規劃選擇專業模塊課程,大四時根據學分修習情況被授予相關學位。
人大招辦副主任熊俐嘉介紹,人大本科培養的一大特色是多個學院實施專業無節點分流,這是人大率先實施的人才培養模式,最早在理科實驗班(信息與數學)中推行。具體來說,大學四年期間,學生不用像以前那樣到大二進行專業分流或專業選擇,而是接受四年一貫制培養。學院會在大一時設置入學導航課,介紹各個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四年間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希望學習的專業模塊課程,到了大四,學校將根據學生選擇的模塊和學分修習情況,認定專業。如果學生能同時修完兩個專業的課程模塊和學分,那可根據情況認定為主修和輔修學位。
今年,人民大學一共有5個學院實施專業無節點分流,包括信息學院、數學學院、新聞學院、商學院和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