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屏,可以改變什么?
它讓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楊芳教育扶貧的腳步走得更遠。曾經,她做夢都想不到自己能給1000多個貧困縣的教師上課,現在,她需要做的,只是打開電腦。
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啟動實施了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了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體系,建設了兩期課程資源。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對教師信息素養提出了新要求,標準也隨之改變——4月2日,教育部官網發布《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提出到2022年,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并提出了每人5年不少于50學時,其中實踐應用學時不少于50%等具體要求。
這被視作是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新國標”。“相比于‘1.0’,此次意見將培訓對象從一線教師轉向中小學校和關鍵人群,培訓模式從自主選學、混合式研修到實踐能力導向的學習,更注重課堂實效。”華東師范大學開放教育學院常務副院長閆寒冰如此評點。
痛點:重教師個體學習、輕學校整體應用
問診:整校推進,校長變身首席信息官
能力提升工程實施以來,類似上述改變時時在發生。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該工程共培訓全國中小學教師1000余萬名,基本實現了全員培訓。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工程實施中也暴露出不少短板。
“老師想要掌握信息時代的科學技能,一是要有足夠的信息素養,在教育教學環境中需要用到的裝備能熟練操作,用技術手段為自己的教學提供準備;二是要在教育教學環境中用好這種技能,在課堂中對學生要能夠用信息化裝備教好學生,在日常教學、教研活動中會用這些裝備去溝通。”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表示。
但在實際中,閆寒冰卻看到很多學與用未能緊密結合的情況:“能力提升工程實施以來,教育主管部門開發了龐大的培訓課程庫,但以往培訓主要更關注教師個人能力提升,老師們一般感興趣什么就選什么。比如老師對微課程感興趣,就學了,可學校并不具備推進翻轉課堂的條件,根本用不上,時間一長就又忘了。”
記者了解到,針對以上弊端,此次能力提升工程2.0更注重整校推進,聚焦課堂實效。
意見要求,由校領導擔任學校首席信息官(CIO),組建由校長領銜、學校相關管理人員構成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針對這個團隊,將開展系統指導與培訓,形成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推進數字校園、智慧學校建設,探索教育、教學、教研、管理、評價等領域的創新發展,并由此確定相應的信息化教學校本研修主題及教師培訓計劃。
“真正做到圍繞學科課程標準、專業教學標準,推進相關教學設備和學科軟件應用,開展教學案例研討、課堂實錄分析等信息化教學校本研修。推動教師應用網絡學習空間、教師工作坊、研修社區等,利用線上資源,結合線下研討,打造‘技術創新課堂’,提高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等的能力,破解教育教學重難點問題,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助力學校教學創新。”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痛點:不愿學、學了用不上,鄉村教師應用能力弱
問診:定向幫扶,開展針對性、陪伴式培訓
工作10年來,山西省鄉村教師劉璐參加過好幾次信息技術培訓:“每次都是派我去,學校很多老教師根本不來,說反正要退休了,學也學不會。”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盡管在不少鄉村學校,教育信息化軟硬件配置已經明顯改善,但很多老師還是習慣于“一支粉筆一張嘴”來上課。
“從以往的培訓內容和形式上,對鄉村教師來說針對性還不夠。有時集中培訓一段時間,可真碰到教學問題找不到人詢問,積極性就會下降。”有專家表示。
記者注意到,針對這一短板,能力提升工程2.0將通過實施創新培訓平臺“三區三州”對口幫扶項目、推進中西部地區“雙師教學”模式培訓改革等2項措施,定向幫扶鄉村教師提高專業水平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在對口幫扶項目中,教育部將遴選建設一批能力提升工程創新培訓平臺,針對“三區三州”為代表的深度貧困地區,采用與中小學校“牽手”合作的模式,根據當地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及“牽手”合作學校實際情況,結合不同學科(領域)、不同能力起點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需求制訂培訓規劃,分類幫扶,打造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示范校。
在中西部地區“雙師教學”模式培訓改革中,將鼓勵城鄉之間、東中西部之間校際合作,發揮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實驗區及示范校等的引領作用,通過優質學校與鄉村學校“結對子”、建立“雙師工作坊”等方式,利用專遞課堂、同步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等,采取教師模仿名師網絡錄像,或者名師網絡錄像與當地教師輔導結合等模式開展教學。
“雙方教師組成協同教研共同體,通過網絡研修加強集體備課、研課交流,遠程授課教師對鄉村教師進行長期陪伴式培訓,定向幫扶,助力貧困、邊遠地區教學點及鄉村學校開齊國家課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上述負責人表示。
痛點:跟隨多引領少,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不足
問診:打造“天團”,加強名校長名師培養
“跟隨多引領少,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不足也是當前教師信息化教學素養的一大短板。”上述負責人表示。
記者了解到,引領發展方向,能力提升工程2.0提出了促進教師跨學科教學能力提升、加強智能化教育領航名校長名師培養等2項措施,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成果助推教師專業發展。
在教師跨學科教學能力提升上,能力提升工程2.0提出,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整合多方資源,組建培訓團隊,開展信息技術支持的跨學科教學培訓。通過實施專項培訓、組織多校協同的跨學科教學研修活動等方式,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術開展跨學科教學的骨干教師,推動信息化教育教學創新。
在加強智能化教育領航名校長名師培養上,能力提升工程2.0強調,有條件的地區要重點面向學校信息化基礎較好的中小學校長和學科專業骨干教師,分別開展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領導力和教育教學能力示范培訓。通過迭代開發、優化升級,不斷匯聚智能化教育管理與教學優秀示范案例,完善研修課程,融入最新技術內容和應用成果,形成產、學、研、培、用一體的多方協同參與機制,打造智能化教育領航名校長、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