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學漢字再學拼音、增選古詩文、增加衍生閱讀量……2017年秋季學期起,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的語文教材投入使用,明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將全部使用統編教材,各界熱議不斷。全國統編教材該如何使用,教師和學生又該如何“教”與“學”?
在江蘇書展“全國統編教材與語文學科素養”講座上,該教材叢書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學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從統編教材使用方面提出了針對性的思考與建議。
在溫儒敏看來,置身網絡時代,語文教學比以往更為困難,從手機網游“王者榮耀”到短視頻應用“抖音”“快手”,學生所受誘惑“五光十色”,不勝枚舉,很多人進入高中后閱讀量驟減,大學階段讀書更少。他強調,學習語文,讀書很重要。作為一線老師,不離其宗的是“抓讀書”。他將統編新教材的特點概括為“讀書為要”,稱“新教材專治不讀書”。
“從小學到高中,課堂活動太多,看似熱鬧非凡,但實效并不佳。”溫儒敏指出,老師不可將所有課目均呈現為精讀課或“翻轉課堂”,重在主次分明,否則教學將失去應有節奏,學生也將深感疲累,喪失學習興趣。目前,統編教材小學三年級已從課文中劃分出略讀篇目,引導學生自主性閱讀和泛讀,初中則將原來的精讀改為教讀,旨在將不同課型區分開來。
溫儒敏認為,針對統編教材不同的課文文體,教學方法也應有所不同,“教童話的方法不能和教小說的一樣。”對于即將教授的課文,老師還需要“赤手空拳”進行重讀,揣摩孩子對文本的興奮點、重難點,而不是直接套用教師用書或從網上下載課件,“只有設身處地想象自己是個孩子,才能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課堂也才更具溫度。”
溫儒敏表示,上大學以后,學生不光讀文學著作,還會涉獵品類龐雜的書籍。而他們此前具備的閱讀方法太少,不足以應付各式各樣的閱讀需求。除了精讀,中小學校還應注重快讀、默讀、猜讀、互文閱讀等閱讀方法的教學。
“孩子們有自己的語文生活,要允許他們看一些閑書。更好滿足學生擴大閱讀面的訴求。”溫儒敏說,最好的閱讀課是往外延伸的,統編教材重視將閱讀往課外延拓。他建議中小學校采取“1+X”的辦法,在利用好統編教材以外,同時也關注自由閱讀,將課外閱讀納入教學計劃,規定寬泛的書目范圍,鼓勵學生課后根據興趣自由挑選,進行個性化閱讀。(孔德淇 戴云 記者 李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