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資助是一項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關脫貧攻堅和社會公平,當前我國國家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已基本建成。教育部今日舉行新聞發(fā)布會,介紹2017年學生資助工作進展情況及成效。
學生資助連續(xù)十一年實現四個方面的增長
2017年,我國學生資助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和新進展。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馬建斌介紹,2017年學生資助連續(xù)第十一年實現了四個方面的增長。
第一個增長,受助學生規(guī)模近9600萬人次,增幅5.09%。2017年,全國各教育階段累計資助學生(含學前幼兒)9590.41萬人次,比上年增加464.27萬人次,增幅5.09%。
第二個增長,資助資金總額突破1800億元,增幅11.45%。2017年,全國資助資金總額1882.14億元,比上年增加193.38億元,增幅11.45%。
第三個增長,財政投入資助資金超過1200億元,增幅9.15%。2017年,各級財政共投入資助資金1210.62億元,比上年增加101.44億元,增幅9.15%,高出同期GDP增速(6.9%)兩個多百分點。財政資金占當年資助資金總額的比例為64.32%,是學生資助資金的主要來源,充分體現了學生資助的政府主導作用。
第四個增長,學校和社會投入超過670億元,增幅15.87%。2017年,國家助學貸款、學校投入、社會投入(包括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捐助等)共計671.52億元,比上年增加91.95億元,增幅15.87%,占當年資助資金總額的35.68%,是我國學生資助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7年學生資助工作亮點紛呈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國家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不斷豐富和完善,實現了“三個全覆蓋”,即各個學段全覆蓋、公辦民辦學校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在制度上保證了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2017年,教育部黨組印發(f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將資助育人納入“十大育人體系”,明確要求把扶困與扶智、扶困與扶志結合起來,建立國家資助、學校獎助、社會捐助、學生自助“四位一體”的發(fā)展型資助體系,構建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有效融合的資助育人長效機制,學生資助工作內涵得到了進一步拓展。
2017年,教育部會同財政部聯合啟動“全國學生資助規(guī)范管理年”活動,督促指導各地各校從管理制度、監(jiān)管責任、資助程序、資金管理、信息管理和機構隊伍等6個方面,加強規(guī)范化建設,學生資助工作規(guī)范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多地區(qū)、多學校涌現出一批典型經驗
在2017年“全國學生資助規(guī)范管理年”活動中,通過開展自查自糾及重點檢查,大部分地區(qū)和學校對發(fā)現的問題做到了立行立改,取得了良好效果,部分地區(qū)和學校還涌現出了一批典型經驗。
甘肅省對省內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中的幼兒按照每生每年1000元標準免除保教費,對58個連片特困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園幼兒另增加1000元補助;吉林省延邊州對各學段建檔立卡學生實現“零費用、全覆蓋”的目標,免除其學雜費、教材費、伙食費、住宿費等全部費用;湖北省將學生資助規(guī)范管理工作納入履行主體責任規(guī)范辦學的綜合督查范圍,以明查暗訪形式開展多輪次檢查,對發(fā)現的問題建立臺賬,督促各地各校限時整改到位;上海市建立了“嚴執(zhí)行、嚴管理、嚴監(jiān)督”的專項督查機制,做到“每年一檢查”“一查查三年、年年不重復”;遼寧省、廣東省制定印發(fā)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指導意見》,全面推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精準化;陜西省扎實推進縣級資助中心標準化建設,組織88所高校與縣級學生資助中心開展“結對幫扶”,取得顯著成效;東北師范大學倡導以科研促發(fā)展的形式,在學生資助工作中將科學研究與業(yè)務工作緊密集合,致力于打造“專家化、學者型”的學生資助工作隊伍,不斷提高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的能力和水平。
全國貧困人口在不斷減少,而十年來,接受資助的學生人數和資金規(guī)模卻在不斷地增長。對此,馬建斌表示,兩者并不矛盾,而是正相關的。一方面,學生資助解決了貧困家庭子女的學費問題、生活問題,促進了貧困人口的脫貧。另一方面,學生資助促進了貧困家庭穩(wěn)定脫貧、高質量脫貧。十年來,資助資金、資助規(guī)模的不斷增長,體現了我國扶貧政策的優(yōu)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