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樂欣: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汝為樂欣。快樂喜歡,欣欣向榮之意境,汝皆有之。由好動多言語,到動靜相宜,甚為欣喜,期待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杭州富陽富春第七小學二年級(3)班的44個孩子,這個寒假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禮物就是這樣的小古文,它們是班主任陳曉英寫給每個孩子的個性化期末評語,飄散濃濃的中國風。
38歲的陳曉英做了20年的教師,為無數孩子寫過期末評語,“以往的評語都是寫你是什么樣的孩子,老師希望你今后怎么樣,已經形成了固定模式。”
于是,今年,她想嘗試用更親切新鮮的方式,“用滿滿中國風的小古文來寫評語,就是希望能讓孩子們記憶深刻,起到更好的激勵作用,又能加入一些文化元素,讓孩子們知道,古文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
果然,當期末,陳曉英把部分寫了評語的素質報告單貼在教室里的時候,孩子們涌了過來,興奮地猜測著這些評語寫的是誰,爭先恐后地尋找著寫給自己的那一份。
這些獨特新穎的評語也引來家長和其他老師的關注,集“贊”無數,陳曉英就這樣悄然走紅,“有些家長會催著說快寫自家孩子的,還有老師建議說讓我寫注釋版。”
這些小古文評語,小學二年級的學生看得懂嗎?“算不上是完全的古文,有點半白話的意思,還有些成語穿插在里面,比較好懂。”陳曉英對學生有信心,因為他們學習小古文已經半年了。
用小古文寫評語并非心血來潮。作為語文教師,早在7年前,陳曉英已經開始探索小古文教學。二年級(3)班,她從去年9月接手,經過半年的朗讀、背誦理解,孩子們已經可以用小古文寫一些家校對話的小短文,“兩只羊呦呦而鳴,聳毛豎尾,四目對射,兩不相下。”她背出一位學生在考場上的作文,聲音里是難以隱藏的欣喜。
陳曉英說,明年,她還打算讓孩子們嘗試互相用小古文寫評語,讓期末評語有更多新意。(記者 張蓉 通訊員 童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