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寶山區高境鎮基本形成了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工作思路,以教育為手段、以制度為抓手,通過轉作風、強素質、重服務,打造了一支有朝氣、有能力、有干勁的社區工作者隊伍。
一、拓寬選任渠道,注入社工隊伍新的活力
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自2009年開始,高境鎮就引入競爭機制,做到社區工作者“凡進必考”,面向社會公開招考,體現公開、公平、競爭、擇優原則。先后14次向社會公開招考社區工作者,招聘要求年齡在40周歲以下,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同時,每年向社會公開招聘一批年紀輕、學歷高的大學生充實到居民區工作,截至2021年底,共招聘了230多名大學生社區工作者。這個舉措的推行,為高境鎮打造了社區建設發展的“人才蓄水池”。
(相關資料圖)
面向企業吸納管理人才。為學習優秀的管理經驗,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的綜合能力,高境鎮嘗試面向鎮屬企業及一些大中型國企,吸納他們的優秀中層管理骨干加入到社區工作者隊伍中,近年來,共有5名鎮屬企業的管理骨干和7名寶鋼中層管理員工加入了社區工作者行列。
面向居委干部挖掘人才。為改善社區工作者來源單一,積極探索選拔機制,從居委干部中挖掘人才,將年富力強、具有較高文化水平,在工作中能得到居民群眾擁護的居委干部充實到社區工作者隊伍中。
二、注重教育培訓,提升社區工作者的綜合素質
新招錄的社區工作者較為欠缺社區建設的專業理論和實際工作經驗。為使他們能盡快適應社區工作,高境鎮緊抓教育培訓,完善社區工作者掛職交流,展開互動式教育,提高社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
一是針對新上崗社區工作者。注重專業理論及敬業愛崗方面的知識的培訓和教育。二是對在崗人員采取脫產培訓。依托一些高校,邀社區建設方面的專家為社區工作者進行培訓。三是開展專業培訓。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方法、溝通技巧、團隊凝聚力等社區工作實務方面的培訓,提高了社工服務居民的能力。近年來,共舉辦各類培訓班50余期,培訓社區干部 3000余人次,使社區干部較好的掌握了社區工作的方法和技巧,進一步提升了綜合素質。
三、嚴格監督考核,激發社區工作者的內在動力
為建立健全社區工作競爭激勵機制,出臺了《高境鎮居民區社區工作者考核實施辦法》。強化社區工作效能建設,堅持上級考核與群眾評議相結合,堅持平時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專項考核與綜合考核相結合,注重社區工作者服務群眾的工作能力原則,采取業績考核形式,將考核結果作為選撥事業編制、選拔任用、選優評先的重要依據。近年共從居民區黨組織書記中定向招錄了12名事業編制,激發了社區工作者隊伍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還先后樹立了李娟、施琴、劉鳳妹等一批優秀居民區黨組織書記工作先進典型。
四、狠抓作風建設,強化社區工作者的服務意識
根據區相關文件精神,結合高境鎮實際,進一步制定完善社區工作者管理制度,制定《高境鎮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試行)》。
一方面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健全考勤制度、值班制度、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獎懲制度等日常管理制度,探索錯時工作制、首問負責制。另一方面堅持傳統的群眾工作方法,深入居民群眾中,堅持和居民面對面溝通,深化完善已有群眾工作機制,堅持近年來以民意為導向組織開展的組團式走訪群眾的經驗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要求每個社工每年走訪居民不少于200戶。通過走訪、聯系居民,了解居民群眾的需求,切實為他們解決急、難、愁問題。
五、加強人文關懷,拓寬社區工作者的發展空間
加強培養。指導居民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做好年輕社工的“傳、幫、帶”工作,加大社工的培養力度,制定了《高境鎮后備干部考察培養實施細則》,通過“老書記工作室”帶教培養,讓社工中的骨干能夠更全面地掌握社區工作的政策知識和業務能力。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共有24名社區工作者走上了居民區黨組織書記的崗位,17名社區工作者被選為居委會主任。
搭建成長的平臺。鎮社區管理辦公室聯合鎮團委成立了 “高境青年社區工作者聯合團支部”,高境鎮青年人才協會也接納了表現優秀的青年社工入會,讓他們更廣泛地參與全鎮范圍的青年活動,為他們搭建更為廣闊的交流展示的舞臺。
經過多年的探索,高境鎮基本形成了一支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居民區社區工作者隊伍,為創新社會治理,建設科創小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堅持人員結構優化是提升社工隊伍素質的有效舉措
面對社區工作者年齡老化、文化偏低的現狀,積極探索選人用人新機制,通過面向社會公開招考、從企業單位吸納優秀骨干、選配大學畢業生等途徑,選拔一批年紀輕、有能力的年輕人充實到社區,從而使社區工作者隊伍年齡、知識結構日趨合理。
2.堅持專業化、規范化的社工管理是提升社區工作者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徑
一方面通過教育培訓,使社區工作者在城市管理、服務群眾、化解矛盾、文明創建、民主自治等方面的能力素質明顯提高。另一方面通過抓考核和作風建設,實現了社區工作者隊伍的“兩個轉變”,即:從“坐等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由“單一服務”向“綜合服務”轉變,切實解決居民生活實際問題,實現 “去行政化”,真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3.堅持人才工程的構筑是提升基層自治共治的重要保證
一是共駐共建成效明顯。社區工作者積極發揮作用,搭建載體平臺吸引群眾參與,從百姓身邊的小事、實事做起,讓群眾有意愿、有平臺、有途徑參與共同締造;建設社會組織孵化器,培育一批社會組織,使其成為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骨干力量,形成共駐共建機制。
二是協商民主作用顯現。發揮居民群眾主體作用,以協商民主的方式,通過議事會、議事廳等形式,實現“共謀決策、共管建設、共評成效、共享成果”,凝聚民意、民力、民智和民心。社區工作者積極開展活動,發動居民群眾,通過社區環境整治、生態文化、特色文化等建設,增強居民群眾對社區建設的參與度。培育居民群眾對社區的認同感,將居民需求和社區特有的文化底蘊、品牌特色、優勢亮點融入社區服務過程中,形成了33個富有特色的一居一品項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