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1月28日報道,一直以來從世界各地采購原料和燃料、出口加工品的中國正在轉變形象。
報道稱,2021年,中國減少了原油、鐵礦石等初級產品的進口,在去碳化背景下,鋼材、鋁支配等加工品的產量也有所減少。出于彌補加工品產量下降的需要,中國鋁進口量創歷史新高,剩余汽油的出口也在減少。中國的變化影響了市場供需,可能會給國際大宗商品行情造成影響。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2021年全年中國原油進口量為51298萬噸,比上年下降5.4%,為2001年以來首次下降。
也有觀點指出這反映的是結構性的變化。樂天證券經濟研究所大宗商品分析師吉田哲認為:“2020年是去碳化轉型的起始之年,現在回頭看2020年可能就是中國原油進口量的峰值之年”。掌握去碳化目標實現關鍵的電動汽車也帶動了原油消費的下降。雖然中國的汽車普及還遠未完成,但2021年燃油車銷量增長乏力,電動汽車銷量卻創下約291萬輛的歷史新高。
報道稱,在去碳化大潮之下,中國也提出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據報道,中國的鐵礦石進口量在2020年創下11.2萬噸的歷史高點后開始下降。鋁土礦進口量也比2020年下降3.8%至10737萬噸。2021年,中國首次實施粗鋼減產限制措施,強化遏制產能過剩的姿態。為了加快鋼鐵行業去產能,政府還一并出臺了促進半成品進口、限制鋼材出口等方針。
日本丸紅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李雪蓮指出:“限制鋼鐵行業產能是著眼于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的長期舉措,焦點在于未來對鋁業的波及。”
報道指出,雖然眼下并未針對鋁業出臺產能限制,但不再給予優惠電價和撤銷電價上限等推進實質性減產的政策也在推進中,最終目標仍是實現能源消費較多行業的去產能。
報道稱,中國又被稱為“世界工廠”,一直以來生產了大量能源消費品,分攤了其他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021年貿易趨勢的變化雖然有可能在疫情的特殊環境下被放大,但在去碳化勢頭不可逆轉的背景下,也存在未來繼續保持這種趨勢的可能性。
責編:吳正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