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上藥康希諾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第一支新冠疫苗將正式量產上市。
生產疫苗的工廠,就位于寶山的北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園。
寶山要做“藥谷”?
談起這件事,許多人的語氣里還帶著疑問。
長久以來,寶山的產業有相當一部分與“鋼”有關,給人留下了“老重粗”的印象。而生物醫藥作為醫藥行業的新興產業,是公認的具有較強成長性、關聯性和帶動性的朝陽產業,建設與發展也有較高的門檻。
2020年,上海對標全球前沿科技,錨定全球創新策源地,立足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集中發力。當年4月,寶山“北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園”作為全市五大生物醫藥產業特色園區之一正式揭牌。這片面積6.86平方公里的園區,由南部的富錦工業園、中部的羅店工業園、北部的寶山工業園區三個片區組成。
如今,短短兩年不到,寶山已悄然改變。
2021年1—9月,寶山區生物醫藥制造類工業總產值達37.51億元,同比增加46%,成為寶山增速最快的主導產業。區內目前共有172家生物醫藥企業,28家高新技術企業,2020年新增藥品批文8個,境內第三類醫療器械首次注冊項目90個。
從中可見寶山成為“藥谷”的決心和信心。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完成了
“從成立公司到產品投產,只用了1年時間,這對制藥企業來說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諸多業內人士曾言之鑿鑿,直到親眼見證“不可能”變為“可能”。
去年12月,上藥康希諾生產的新冠疫苗即將上市銷售的消息就引發了廣泛關注。
“我記得很清楚,上藥康希諾去年1月25日簽署協議成立,大年初八項目開工,3月份完成結構加固,5月28日取得生產許可證,12月1日獲得國家藥監局發出的藥品補充申請批件后迅速投入生產,到10日第一批產品已經包裝完畢。”上藥康希諾副總經理汪曉銘一口氣梳理了項目進度,并感慨:“上海速度”不得了。
經驗豐富的制藥人明白這句感嘆的分量——“上海速度”,是各方一起“搶”出來的。
市級層面,相關專家開展了多次預查預檢,并在疫苗受托生產申請等方面給予悉心指導;生產設備耗材供應緊張,有關單位多次出面協調,為提前竣工達產提供物料保障。
寶山區層面,成立了工作專班,每周由分管區長牽頭、區相關職能部門和上藥康希諾項目一起召開項目協調推進例會,迅速解決廠區建設中面臨的各種問題。
廠房要加固裝修,怎么報建?水電氣等配套要增容,怎么辦?陸續到崗的近500名員工吃住行,如何解決?負責每周梳理這些問題并聯系區里職能部門支持的,是寶山工業園區投促中心主任張君。他幾乎天天“泡”在羅東路的施工現場。時間一久,連那里的工人都知道,這位戴著眼鏡的小伙子是來駐場服務的。張君說,寶山共派駐了十幾人到不同企業及職能部門掛職,為的就是讓服務產業發展的工作人員更懂行業、更懂企業。?
從“削足適履”到“量體裁衣”
產業要發展,勢必要有空間。在全市五大生物醫藥產業特色園區中,北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園面積并不是最大的,怎么吸引企業?
盛羅生物醫藥(寶山藥谷)總經理劉濤把目光投向了一個沙盤:這個規劃面積約200畝的園中園,位于北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園的核心承載區——羅店工業園內,由國內外知名專業規劃設計公司聯袂設計,建成后將成為一個專業化、集約化的生物醫藥載體。
園中園的概念不算新,但對生物醫藥企業來說,高品質的園區載體是一種“稀缺資源”。
乍一看,這個園區還真像一個精裝修小區。然而,除了屋頂綠化、低容積率等,園區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也下了功夫。比如廠房的規格,生物醫藥企業所需的廠房,對層高、承重、柱體間距等都有更高要求:層高低了,風管、水管、電管不夠放;承重不夠,便有安全隱患;柱體間距太小,很多設備就放不進來。“園區提前考慮到不同企業的研發、生產需求,在規劃建設生產車間時進行了符合標準的差異化設計。”劉濤說。
對每棟樓進行蒸汽直供,也是園區公用設施的一大亮點。“蒸汽是許多生物醫藥企業的剛需。”汪曉銘告訴記者,從加熱注射用水到滅活細胞病毒,制藥廠在很多方面要用到蒸汽。以前沒條件時,廠里要自己燒鍋爐,后來為了環保改用電,成本大大增加,對電力供應的要求也很高,直供蒸汽,問題就解決了。
力求打造“生態之城”的寶山,對園區的生態環保要求也毫不含糊。開發之初,“國盛產投·寶山藥谷”就引入了環保管家服務,提供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環境應急管理等服務。經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和上海市開發區協會認定,被授予“上海現代環境治理與綠色制造試點園區”,編號001。
在羅店工業園內,還有一批存量土地也正涅槃重生,為優質項目定制生物醫藥標準化廠房。祁北東路61號“鏢榮地塊”工地的熱火朝天,就是業主在為惠永制藥、博沃生物定制廠房。“以前,我們根據老廠房的情況往里‘塞項目’,有‘削足適履’的意味。如今我們按照企業發展階段、項目進度、生產需求,通過自建、定制、租賃、購買等多種方式進行載體的精準匹配,做的是‘量體裁衣’。”據羅店鎮副鎮長曹靜介紹,羅店現已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業主轉型+園區招商+廠房定制”的存量土地轉型模式。
“足不出園”銜接產業鏈上下游
藥企來了,上下游產業服務與資源能配備到位嗎?
以上海寶濟藥業為例,新藥的藥理、毒理、制劑開發等臨床前研究服務,需要委托給生物醫藥專業服務公司。如果所在園區沒有這類公司,企業便不得不自行去別處尋覓合作,費時費力。去年12月17日,寶濟與專門提供臨床前研究動物實驗的上海美迪西生物醫藥公司簽訂了創新藥IND研發服務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負責人都笑容燦爛。
事實上,成立伊始,園區便著手引導創新要素匯聚,推動產業資源集聚。
園區相關負責人在與寶濟藥業董事長劉彥君的閑談中曾聽到一個需求:寶濟正在尋找一家具有專業技術和生產經營的企業,為其代工生產基因工程藥物以滿足臨床研究所需。園區立馬想到了10年前就落戶羅店的景峰制藥。經過溝通協調,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雙方就達成了合作意向,并正式簽約。這也是北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園第一個基于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MAH)制度下的合同生產(CMO)項目。
“國盛產投·寶山藥谷”在規劃之初也考慮到了入駐企業的這些需求,積極建設各類公共服務功能性平臺。
2020年12月,“上海市實驗動物研究中心寶山分中心”揭牌,讓企業“足不出園”就能進行藥效評價和產品檢測。藥企共同需要但使用頻次低、單獨建設成本高的潔凈檢測空間,也會在第三方生物醫藥質量檢測平臺建立后,直接承接檢測任務或按照使用時間租賃給企業。與此同時,生物醫藥研發創新孵化器、生物醫藥產品合規注冊咨詢服務中心、生物醫藥大數據云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也在建設中。
年輕人集聚成為區域一大優勢
“北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園掛牌后,我們又回到了上海,落地寶山。”
說起企業的發展軌跡,寶濟藥業總經理王征十分感慨。2010年,王征與團隊起步創業,“既沒有許多資金,也并非大品牌”。去往上海周邊城市后,團隊感受到了當地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決心。但是,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問題也隨之而來。“人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為了人才,我們回到上海。”王征表示,對生物醫藥企業來說,研發端人才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方向,而制造端需要數量更多、具備更多技能的人才,寶山恰好有這方面的優勢。
論人才資源,寶山區內有上海大學,南部則緊鄰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與華東理工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也有合作。其中,距離最近的上海大學,自然而然地成了寶濟藥業招攬人才的首選地。
值得一提的是,得天獨厚的條件還給了雙方進一步合作的機會。一般來說,剛畢業的大學生進入藥企,往往需要半年的培訓和學習。而時間是醫藥企業的“黃金”。為此,寶濟和上大開展合作,安排學生提前進入企業設立的專業培訓管理中心。
劉忠玉和周冉是上海大學生物工程專業的學生,去年7月剛畢業。之前的5月,她們便提前進入寶濟學習。考試合格后,她倆分別被分配至細胞發酵崗位和質量控制崗,再由具有十多年工作經驗的崗位帶教進行為期兩個月的手把手培訓。畢業之后,她們作為熟練的技術人員直接上崗,如今已成為各自所在部門的技術骨干。(記者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