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元宇宙丨國研新經濟專家朱克力:元宇宙在爆炸,你的風口,他的泡沫
來源:封面新聞 發布時間:2021-11-25 06:02:43
封面新聞記者 張越熙元宇宙,一個令人沉浸式社交、工作、運動、學習、游戲的虛擬世界,在2021年末開始變得具象,在數字世界之間運轉的元宇宙網絡在各行各業掀起了一陣風。進入元宇宙,互聯網準備好了嗎?人類準備好了嗎?爆火的元宇宙,是噱頭還是未來?11月24日,封面新聞專訪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新經濟智庫(CiNE)首席研究員朱克力。在他看來,元宇宙是風口也是泡沫。對善于把握機遇者而言,是風口;對貪婪和恐懼的人來說,是泡沫。一千個用戶,可能有一千零一個元宇宙。朱克力認為,任何關于元宇宙的定義,都可能是不夠全面和有所偏差的。對于這個充滿爭議的新概念,一時還難以給予清晰界定,如果非要給它一個定義的話,他認為可以這樣來描述:元宇宙是基于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等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多元呈現的數字化新空間及其帶來的人性化新體驗,也是正在醞釀和生成之中的下一代互聯網新形態。從技術元素和應用場景來看,元宇宙由3D渲染、AI、云計算、區塊鏈等多種技術發展驅動,早期會出現游戲、社交、VR/AR、虛擬人、新型消費電子應用等多種形態。“繼第一代的PC互聯網、第二代的移動互聯網之后,可以說,第三代的沉浸互聯網有望以元宇宙作為代名詞。畢竟對于用戶而言,在現實世界之外,戴上頭盔就能進入一個超越現實的新世界,一個數字化的平行宇宙,還是引人遐想和憧憬的。都說好酒不怕陳,何況裝進的是元宇宙的新瓶里呢!”雖說元宇宙這個名字本身就具有濃濃的營銷意味,但朱克力看來,一如當年IBM提出“智慧地球”原本是為了賣它的服務器,畢竟也拉動了相關技術的發展,這次Facebook押注“元宇宙”就算也是為了賣它的Oculus VR產品,只要同時能促進虛擬現實技術進一步發展,就善莫大焉。這叫不論動機只看結果。當然,如果純粹以一家商業公司的視角來看待和理解元宇宙,那就“小了,格局小了”。近期,關于元宇宙,方方面面的討論已有太多,各種聲音甚囂塵上。比如說,元宇宙之于互聯網,究竟意味著什么?對此也有人認為,元宇宙會是互聯網發展的終極形態。盡管也不是完全沒有這種可能,但如此斷定確實為時尚早。朱克力表示,畢竟與人類歷史相比,互聯網發展的歷史還很短,人們的想象力和預見力,又往往會受到這樣那樣的種種限制,不可輕言終極二字。相比之下,較為可以肯定的是,對元宇宙的兩個判斷,一則作為互聯網發展的高級形態,二則作為第三代互聯網的代名詞,在相對理性思考的群體當中已經有一定的共識基礎。元宇宙的底層技術,主要是新型計算、高速通信、3D圖形技術、區塊鏈和AI等。朱克力預測,一般來說,采用元宇宙商業模式的公司都會推動元宇宙創新,但最終大概率只有個別公司會成功。另外,從國家到地方以及相關機構,下一步應該也會對元宇宙相關技術予以關注、跟蹤、研究以及應用場景上的探索,特別是氣候變化、智能城市等公共服務方面的運用。他表示,從行業角度來看,為迎接元宇宙,企業需要全面研究高通、英偉達、微軟、Meta等公司的技術和商業戰略。而作為個人,則不需要什么專門的準備,如果感興趣可以體驗Roblox這類沉浸式游戲,體驗一下VR和AR設備帶來的沉浸感和參與感。元宇宙概念尚未為清晰,以其為基點創造出的各種實踐如Facebook改名,機構賣元宇宙網課收入百萬等已經登上熱搜。這讓元宇宙套上了風口的光環,也暗透泡沫的底色。朱克力評價,對于任何一種新業態和新模式而言,都應當保持審慎樂觀的理性態度。作為數字時代的一種技術導向的新經濟商業形態,他認為元宇宙的未來成長,會是技術和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元宇宙的產業化還在早期階段,無論是所需算力還是網絡技術以及擴展條件,現在都既不成熟也不穩定,從技術到產業短則5到10年,長則可能要20年。但它一旦成熟,就會持續釋放5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紅利。至于正在“大爆炸”的元宇宙,究竟是風口,還是泡沫?他則認為,對于同樣一個事情,對善于把握機遇者而言,是風口;對貪婪和恐懼的人來說,是泡沫。“從場景意義上,元宇宙發展下去會成為多入口的虛擬現實社區,融合社交、游戲等屬性,最終形態可能很科幻。”朱克力看來,元宇宙不僅一種更高級的游戲,也不僅是基于商業發展的構想,從哲學意義上,的確可能會為人類社會演化和進入下一個階段提供技術和產業的土壤,成為硅基文明和碳基文明融合發展的大平臺,推動AI進化并形成機器人生命體與人的人機共存。在未來,這些已不再是技術問題,也超出了經濟學家和管理專家的思考范圍,需要更多的科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未來學家和科幻作家一起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