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歲“五臺”石碑描紅慶生
11月20日上午,2021年向陽鄉旅游文化節啟動儀式暨“五臺”石碑刻700周年紀念活動在五臺昭惠文化廣場舉行,相關領導、學者、各昭惠廟分爐代表、游客、當地村民等參與了開幕式。
本屆文化旅游節是向陽鄉五臺樂山昭惠廟一年一度的昭惠文化聯誼會活動升格起來的。昭惠文化聯誼會于2012年開始,今年是第十次年會活動。啟動儀式上,與會南安市領導介紹,2021年泉州市山地生態旅游節在南安舉辦,涉及多個山區鄉鎮,包括向陽鄉這場活動。優越的山地戶外資源,加上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使得南安市在打造高質量山地旅游目的地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底蘊,生態文化旅游已成為全市重點培育的“新動能”產業。希望向陽鄉能夠以此次文化旅游節為契機,在傳承和弘揚海絲文化的基礎上,不斷挖掘高山生態資源,有效融入休閑康養、戶外運動、鄉村研學、采風攝影等多種文化旅游元素,開展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擦亮“康養福地 云上向陽”品牌,聚集鄉村振興發展動能,為推動南安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更積極的貢獻。
據了解,南安市向陽鄉古稱“八都”,今年首次舉辦文化旅游節,將文化和旅游節“牽手”,就是希望融入更多新的形式,將文化旅游節打造成規模較大、覆蓋面較廣、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化旅游節慶活動,促進昭惠廟文化多角度傳承,深入挖掘通遠王的時代文化內涵,打造向陽文化IP,探索助推向陽文旅產業品質化發展,提升向陽鄉“康養福地 云上向陽”美譽度和知名度,更好的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啟動儀式上,向陽鄉還首次推出手繪旅游地圖,為到向陽旅游的客人提供方便服務。
“五臺”立碑700年,“八都”迎來新向陽。值得一起的,向陽鄉文化旅游節還舉行“五臺”石碑刻700周年紀念活動,為石碑進行全面清潔并描紅保護慶生。昭惠廟管委會有關人士介紹,昭惠祖廟前右側“五臺”碑刻,碑高1.42米,長方形圭首,上陰刻楷書“五臺”二字,據碑文記載:元朝至治元年(1321年)陽春三月,安溪縣尹兼勸農使錢宗顯蒞臨五臺樂山進香朝圣,乘興題鐫“五臺”二字。碑刻其書瀟灑大方、剛勁有力,堪稱樂山名勝瑰寶之一,雖歷經700年風霜雨雪,保存較完好,是研究五臺悠久歷史的重要文物。“這次重新清理并描紅,盡量遵循古法,以期讓游客有更好的現場體驗感。”
收錄昭惠文化論文近20篇
作為此次文化旅游節的重磅項目之一,泉州首屆昭惠文化研討會于11月19日在南安舉行。該活動由華僑大學海外華人宗教與閩臺宗教研究中心、中共南安市委統戰部、南安市向陽鄉政府、南安市社科聯等聯合主辦,五臺樂山昭惠廟管委會協辦。活動聚焦世界遺產時代,匯聚學術界研究,旨在將通遠王昭惠廟昭惠文化探索引向深入,傳承和弘揚海絲文化。
今年,“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九日山祈風石刻是泉州22個遺產點之一。伴隨九日山祈風石刻興盛的是庇佑遠航平安的海神——“海上絲綢之路”第一代航海保護神通遠王。通遠王福佑帝君發祥地在向陽鄉五臺樂山。研討會上,南安市社科聯卓亞龍主席表示,海上絲綢之路第一代海神——通遠王在向陽五臺樂山坐化升仙,向陽鄉政府適時提出舉辦文化旅游節,組織首屆昭惠文化研討會,謀劃通遠王昭惠廟民俗與文化、旅游的有機融合,以產業助推鄉村振興,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是傳承和弘揚海絲文化,為泉州創建“世界遺產典范城市”貢獻力量。
向陽鄉黨委書記黃秋燕以招商推介為切入點,向與會嘉賓介紹昭惠文化。她分析,通遠王昭惠文化不只是向陽的,也不只屬于南安,他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漂洋過海,遍及世界,是屬于世界的;他是海上絲綢之路海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重要的社會效應,而且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
整個研討會氣氛熱烈,與會學者和嘉賓暢所欲言,互動踴躍,共謀良策,對昭惠文化做出了多方面的深入探討以及對他未來如何保護、如何發展,提出了諸多寶貴意見。受疫情防控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當代宗教研究所陳進國主任不能出席研討會現場,他通過友人轉達對首屆昭惠文化節的肯定。他表示,昭惠文化是海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泉州進入“世界遺產時代”,此次研討會對于準確把握泉州第一海神通海王的時代價值,打造海神文化品牌,進一步擴大區域的影響力、吸引力和軟實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宗教學、中國哲學)黃永鋒教授在研討會上分析,旅游現在已成為人們越來越喜愛的愉悅身心的活動。通遠王昭惠廟在海內外有120多座分爐,有較深的文化基礎,宗教與旅游有機融合,以旅游業促進鄉村振興。他建議,未來昭惠廟發展中,可以借鑒祈風儀式來傳播,而其文化除了通過傳統進香等民俗來傳遞,還可以結合休閑、康養等方面來發展,如成立相關的海絲昭惠研究會,通過研學基地、美育教育等去傳播他的正能量文化,也可通過年輕人設計實用性的文創品,讓更多人了解昭惠文化。泉州師院吳鴻麗教授通過對通遠王昭惠廟分爐的調研,分析宋元時期泉州神緣與商緣的和諧互動,以及它對海上絲綢之路泉州社會經濟的和諧繁榮所起的作用。
華僑大學海外華人宗教與閩臺宗教研究中心主任范正義教授則對發展昭惠文化提出具體的對策。他認為,在廟宇原有的聯誼會基礎上,成立促進會,凝聚社會各方力量,能進一步有效發揮廟宇資源,促進宗教與旅游融合。他以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的成功經驗為例子,分析昭惠文化今后發展模式。“如果僅僅從宗教、旅游的角度去傳播這個文化,會非常局限,應該把他融入鄉愁、海絲文化、社會主義價值觀里,這樣才能更持續永遠地傳下去”,泉州豐澤區皇墩昭惠廟管委會蔡景典也在研討會上深情地表示。
向陽鄉五臺昭惠廟始建于唐開元年間,至今已有1300年,歷經滄桑,幾度興廢,現存大殿2008年重建,主祀“海上絲綢之路”第一航海保護神通遠王—福佑帝君,觀音佛祖、朱公元帥諸神。除了五臺昭惠廟外,目前,各地供奉通遠王的宮觀主要有九日山昭惠廟、洛陽昭惠廟、安平昭惠廟、青陽石鼓廟、英都昭惠廟、南安席里圣霖宮、池店舊埔昭惠廟、池店龍潭昭惠廟、南安揚美昭惠廟、鯉城雷鋒古地昭惠廟、豐澤皇墩昭惠廟、惠安楚濱宮、惠安前湖昭惠宮、馬來西亞江沙昭惠廟等,數百座宮觀分布在世界各地,信眾在千萬人以上。
此番研討會,收錄已發表和新創作的通遠王相關學術論文近20篇,來自省內外高校、省市道協和昭惠祖廟、分廟代表等從不同角度挖掘、提煉、升華昭惠文化,豐富昭惠文化的精神實質和內涵,增強昭惠文化的厚重感、教育性和吸引力。
康養福地助力鄉村振興
文化旅游節啟動儀式,與會代表參觀了鄉村旅游農特產品暨美食展、文藝助力鄉村振興作品展。記者在現場看到,鄉村旅游農特產品暨美食展,匯聚展示了向陽鄉鄉村旅游農特產品,美食愛好者還可以現場參與美食創作,品享向陽本土特色美味;文藝助力鄉村振興作品展則集中展示泉州、南安兩級攝影、美協、詩詞學會等有關人員蒞臨向陽鄉采風所創作的鄉村振興文藝作品,用文藝作品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傳遞正能量,再現向陽美麗風光,讓游客感受“康養福地·云上向陽”新篇章。
日前,福建省首批氣候康養福地公布,福建省氣象學會、省旅游協會授予向陽鄉“清新福建·氣候福地”稱號。立足農業資源多樣性和氣候適宜優勢,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向陽鄉黨委書記黃秋燕介紹,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向陽鄉立足山區氣候適宜優勢,依托山區氣候資源優勢,激活鄉村振興“細胞”,努力打造康養福地,讓群眾共享鄉村產業振興發展“紅利”, 涌現如國家林業局認定的“國家級林業合作社示范社”南安市都山生態農林專業合作社、2021-2023年度福建省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福建首佳生態農林科技有限公司、泉州市第九輪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昭惠生態農林開發有限公司等。“向陽鄉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氣候特點造就了向陽鄉云山霧海的奇景,雨落時霧靄沉沉,天晴時日光傾城,春夏間‘人在云上走、云在腳下飄’已成為生活常態。‘仙氣十足’的向陽鄉,成為了天然氧吧、世外桃源、避暑養生勝地。”
近年來,向陽鄉立足海絲康養小鎮發展定位,依托良好的氣候、優美的生態環境、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抓住創建康養小鎮的契機,以健康產業為核心,貫徹“農、文、旅融合”發展理念,構建“農業康養”“森林康養”“旅居康養”“中藥康養”四大康養產業體系,鄉黨委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福建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為南安市唯一獲此殊榮的鄉鎮,并先后獲評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鄉鎮、省級林下經濟示范鄉鎮、省級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等榮譽稱號。
奮進十四五,邁步新征程。望眼未來,黃秋燕表示,未來五年,向陽鄉將突出“三個生態圈(向陽村、坑頭村生態休閑慢生活圈、馬跡村海絲源頭尋根溯源體驗圈、卓厝村中草藥產業融合圈)、五個最美(最美風車茶園、最美稻田牧歌、最美田邊古厝、最美綠盈鄉村、最美五臺勝景)、五大精品(鄉村振興創客空間、鄉村振興人才驛站、鄉村振興會客廳、鄉村振興產業融合體、鄉村振興直播基地)”重點工作,統籌發展和安全,凝聚力量、奮勇前行,著力打造集森林旅游、休閑農業、宗教朝圣、避暑度假、中草藥養生于一體的海絲康養小鎮,打響“康養福地 云上向陽”名片,奮力譜寫向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爭取各項工作有新突破。(編輯林艷騰 記者雷進榮)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