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迎來風口,公募基金積極布局,扎堆申報“碳中和”主題基金。首只名字中有“碳中和”的基金已開始發行,還有產品已上報待批。
今年2月起,碳中和概念指數連月上漲,進入5月后更是開啟“快漲”模式,累計漲幅達19.85%(前復權)。這一強勁行情也引發了資金的高度關注。西部利得碳中和混合型發起式基金已于7月22日開始發行,并將在8月4日結募,有望成首只名字中含有“碳中和”字樣的公募基金產品。根據證監會公告,已經拿到批文的“碳中和”基金還有海富通與匯添富旗下產品;創金合信與永贏基金旗下分別有兩只與一只名字中帶有“碳中和”的產品已上報。
低碳主題也頗受青睞。同花順數據顯示,已成立的基金(含聯接基金)中,名字里帶有“低碳”的共有14只(僅統計A份額),其中鵬華與易方達基金旗下3只產品于今年成立。收益率方面,今年以來收益最好的低碳基金是長信低碳環保行業量化,年內收益率為43%(非年化);匯豐晉信低碳先鋒收益率達34%,華安低碳生活、富國低碳新經濟混合A、諾安低碳經濟股票A等6只低碳基金年內收益率超過20%。
另外,中融基金旗下有低碳基金正在發行;華夏中證內地低碳經濟主題ETF將在本月27日發行,且僅售一日;中信建投基金、國壽安保基金、銀華基金、泰信基金等公募也上報了含有“低碳”的產品。
機構十分看好碳中和前景。光大證券環保電新行業首席分析師殷中樞指出,碳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會從上游能源側向中游制造側到下游消費側轉移。他認為能源轉型是基本盤,在中國能源要持續性降本。對煤電的約束將推動光伏、風電、儲能等新能源的作用;同時,碳成本內部化后,綜合電價整體會提升,制造業會有一定壓力,能源降本尤為重要;而圍繞新能源為核心的電力系統價值將凸顯。他還提到,雙碳本質是能源供給側的革命,能源持續性降本是永恒的話題,能源需求側匹配供給側的變革,光伏、風電及核能是需要倚重的能源。 (記者 詹鈺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