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長線機構投資者,險資調倉換股頻率遠低于其他機構投資者,因此,其對A股相關股票的布局也極具參考價值。《證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ioce數據整理,已披露季報的公司中,有51家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出現險資身影。其中,新進(此前未持有)24只,有3只10月以來截至10月22日漲幅超過了20%,大幅跑贏上證指數,可謂“埋伏”成功;加倉(二季度已持有)9只;減持13只;5只持股未變。
具體來看,險資三季度新進了分眾傳媒、涪陵榨菜、冀東水泥、京北方、國藥股份等24股,截至三季度末,險資持有分眾傳媒的流通市值達9.3億元,位列新進股之首,新進該股的機構為泰康人壽。此外,險資新進持倉市值超億元的還有涪陵榨菜和冀東水泥,新進機構分別為民生通惠資產及大家資產。
從三季度險資新進個股10月以來整體漲幅來看,24只股票平均漲幅為8%,大幅跑贏大盤。其中,美瑞新材、蒙泰高新、建科院這3只個股,10月以來漲幅超過20%,正丹股份、維宏股份、三鑫醫療、三人行、彤程新材漲幅也超過10%。
此外,險資三季度還減持了拉卡拉、云鋁股份、華海藥業、通威股份、萬里揚、新洋豐等個股,對萬豐奧威、勝利股份、銳明技術、招商蛇口等個股持倉未動。同時,險資在二季度持股的基礎上,加倉了珠江啤酒、陽谷華泰、艾比森等個股。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監管進一步放開險資權益投資上限,險資投資于權益市場的資金占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間。險資近期也紛紛看好A股四季度及未來的長期投資價值。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會長,泰康保險集團執行副總裁、首席投資官,兼泰康資產CEO段國圣近日表示:“MSCI WORLD指數所有的成分股中,按‘上市公司市值在50億美元-1000億美元之間’‘相對穩定的成長行業(如消費、醫藥、科技等)’‘復合收入和增速在10%以上’三條標準篩選,58%是中國公司,18%是美國公司,其他地區公司占24%,這說明,最好的投資機會在中國公司。”(蘇向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