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理位置上看,攀枝花,是四川距離成渝最遠的城市,距成都614公里,距重慶近1000公里。
但,看似處于成渝邊緣的攀枝花,卻一直在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而努力。早在今年1月初,攀枝花市委提出,要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時隔半年,攀枝花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具體路徑,就已經明確。
攀枝花為什么、憑什么去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攀枝花在其中,又能做些什么?
7月30日,中共攀枝花市委十屆九次全體會議舉行。會上,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兩城”建設 爭創省級新區 全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定》。
此次會議明確,全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攀枝花再赴國家戰略、勇擔時代使命的政治責任,是攀枝花發揮比較優勢、提升發展能級的重大機遇,也是順應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抉擇。攀枝花將加快“兩城”建設、爭創省級新區,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優勢獨特的重要支點。
為什么?是政治責任、重大機遇 也是民心所向
“全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攀枝花再赴國家戰略、勇擔時代使命的政治責任!”7月30日,在中共攀枝花市委十屆九次全會上,攀枝花市委書記賈瑞云,對攀枝花為什么要全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個問題,給出了第一個解答。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重大國家戰略,是全省上下的重大政治任務和發展使命。攀枝花一直是川渝發展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因此,攀枝花必須要有行動,將其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
“這是攀枝花發揮比較優勢、提升發展能級的重大機遇。”賈瑞云的第二個解答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我國優化區域經濟布局的戰略決策、拓展對外開放空間的重大部署,其戰略牽引力、政策推動力和發展支撐力前所未有。對攀枝花而言,是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加快產業升級和城市轉型的關鍵之舉。
“這也是順應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抉擇。”賈瑞云說,作為一座移民城市,攀枝花98%的城鎮人口由全國各地匯集而來。在三線建設時期,大批成都、重慶等地的建設者奔赴攀枝花,“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子孫”,在攀枝花與成渝地區之間,建立起了血脈相連的情感紐帶。
近年來,成渝地區到攀枝花康養旅游人數爆發式增長,攀枝花與成渝地區的人員往來和經貿聯系更加密切,人民群眾對攀枝花主動融入和服務成渝地區發展的愿望,也越來越迫切。
靠什么?雖山水相隔 但依舊緊密相連
翻開地圖,處于四川最南端的攀枝花,是省內距離成都、重慶最遠的地級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攀枝花靠什么?
“我市與成渝地區雖山水相隔,但一直保持著戰略與經濟上的聯系,長期是成渝地區重要的產業協作區域。”賈瑞云說,在三線建設時期,攀枝花就與成渝地區緊緊聯系在一起,至今,已建立了資源互通、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的長期聯系,形成了成渝攀聯系合作“鐵三角”。攀枝花得天獨厚的比較優勢,能夠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能沒有攀枝花,這既是歷史,也是現實,更是未來。”
7月10日舉行的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明確提出,支持攀枝花推進安寧河谷綜合開發,打造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成渝地區陽光康養度假旅游“后花園”。
此次,攀枝花市委十屆九次全會明確,要加快“兩城”建設、爭創省級新區,把攀枝花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優勢獨特的重要支點。
具體來說,就是將釩鈦新城和攀西科技城,作為爭創省級新區的“核心引擎”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硬核重器”,努力把省級新區建設成為全面對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的重要平臺。
按照計劃,到2025年,新區基本形成區域中心城市核心區和四川乃至成渝地區南向開放重要門戶,集聚省級以上研發機構2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工業總產值1500億元以上。
早在今年1月,中央、省委部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以來,攀枝花就在第一時間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安排專項經費,開展了大量基礎性工作。特別是在省“兩會”后,迅速組織黨政代表團赴重慶市考察學習,先后與長壽區、綦江區簽訂了合作協議,并派出工作組赴渝北區、巴南區、大足區和江北區對接合作。7月中旬,市委舉辦讀書班,將全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主題之一,進行了深度研討。
做什么? 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出發點 展開區域協作
當天會議閉幕后,發布的《中國共產黨攀枝花市第十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公報》,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攀枝花能做什么,進行了明確。
《公報》提出,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全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在教育、醫療、信息、文化等方面開展互利合作,推動就業、教育、醫療、康養等民生領域補短板、提質量、促均衡,促進公共服務資源合理配置和普惠共享,實現經濟與社會相互協調、自然與人文相融共生、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相得益彰,讓成渝攀人民共享陽光康養之福。
攀枝花將依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承接國家重大生產力布局和世界產業轉移、集聚世界級科研創新資源、打造國家級內陸開放前沿陣地等方面的先行優勢和潛力,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加快產業和科技等領域的接軌,依靠科技攻關和技術進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努力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如何發揮比較優勢?《公報》提出了六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首先,要加快提升釩鈦鋼鐵制造能力和清潔能源發展水平,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經濟中心的產業支撐。通過深化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充分發揮“攀鋼航母艦隊”作用,推動釩鈦鋼鐵等產業向中高端邁進,打造世界級釩鈦產業基地,構建成渝攀釩鈦資源新材料新能源創新開發和綜合利用協作體系。
要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轉化能力,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科技創新中心的釩鈦產業創新中心。充分發揮本土科研單位的作用,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成渝攀釩鈦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不斷提升釩鈦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
同時,要加強內外大通道建設,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改革開放新高地的南向戰略樞紐。通過加快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加快構建鐵路、公路、航空、管道運輸、水運集成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力爭盡早開工建設宜賓—西昌—攀枝花—麗江—大理高速鐵路,加快攀枝花—昭通鐵路、成昆高速鐵路前期工作并力爭納入國家、省“十四五”相關規劃。
攀枝花還要打造國際陽光康養旅游目的地,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陽光康養“后花園”。深入實施康養旅游產業“5115”工程,推動康養產業與運動、文旅、醫療、農業、工業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全力推動安寧河谷綜合開發和農文旅融合發展,建設成渝地區優質農產品基地。
此外,在強化生態安全和環保協作方面,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生態屏障。通過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協同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
通過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構建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機制。包括探索建立與成渝地區多層次、常態化交流溝通機制和人才互認共享機制,務實推進基礎設施、產業協同、科技研發、公共服務等重要領域合作,承接成渝產業轉移和沿鏈配套,推廣飛地園區等合作模式。(記者 徐湘東 肖洋)
關鍵詞: 成渝雙城經濟圈三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