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的《都挺好》《青春斗》,到年中的《長安十二時辰》《陳情令》,再到年底的《慶余年》,貫穿2019年的,是一部部品質優良的劇集。記者梳理出2019年9部“劇王”,從中可以看出2019年劇集市場的一些變化。
記者查詢骨朵劇集排行榜發現,2019年,全網熱度最高的劇集共有9部。其中,除8月、9月的《陳情令》和11月、12月的《慶余年》為網絡劇外,其余皆為電視劇。
除《陳情令》和《慶余年》外,2019年還誕生了《怒晴湘西》《東宮》《破冰行動》《長安十二時辰》等引起廣泛討論的網絡劇。以《長安十二時辰》為例,該劇全網熱度達81.07,另一部網絡劇《全職高手》,在2019年8月,僅在騰訊視頻單月播放量達23.1億。
劇集造星能力超越綜藝節目
實際上,電視劇和網絡劇的區分越來越模糊。早在2018年《延禧攻略》播出時,就已經顛覆了傳統劇集的概念。該劇先在網絡熱播后,才在電視臺播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此前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曾表示:“最早是先臺后網,后來是網臺聯動,現在越來越多的劇變成了先網后臺。”
從9部劇王背后的制作、發行公司來看,既有正午陽光、東陽伯樂、企鵝影視、騰訊影業和新麗電視等老牌電視劇制作、發行公司和資金實力雄厚的互聯網巨頭。當然也有百思藝騰、北京鑫寶源、陜文投藝達等知名度相對較低的企業。
其中,成立于2011年的百思藝騰,參與發行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和《親愛的,熱愛的》分別是2019年1月~2月和7月的劇王。該公司還發行過《父母愛情》《辣媽正傳》等電視劇。
另一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造星能力方面,2019年,劇集全面超越了綜藝節目。在2019年,《陳情令》中的肖戰、王一博,《親愛的,熱愛的》中的李現、楊紫,《慶余年》中的張若昀、李沁等,都成為爆火的青年藝人。
古裝劇返熱了嗎?
2019年出現的9部劇王中,共有3部古裝劇,分別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陳情令》《慶余年》,其中,《知否》為2018年12月25日上映。數量上看,古裝劇占了四分之一。尤其是2019年底接連出現的《陳情令》和《慶余年》,以及未登上劇王寶座,但也引發廣泛關注的《長安十二時辰》,都成為2019年現象級古裝劇。
古裝劇真的返熱了嗎?其實不然。《中國電視劇風向標報告2019》顯示:2019年1到9月份備案拍攝的連續劇共有646部(共24597集),其中七成是當代題材電視劇,古代劇只有一成左右,與2018年相比,古代劇減少過半。”君和傳媒副董事長兼CEO、美國亞洲影視聯盟執行副主席、歐亞文旅影視產業聯盟聯席副主席李軍表示。
在李軍看來,任何管控政策都不是一刀切,而會留下緩沖的市場空間。“當然這種空間是留給質量過硬,品質一流的優秀電視劇。像《長安十二時辰》《陳情令》《慶余年》這樣的優秀電視劇,受到市場和觀眾親睞是因為它們的內容品質,而不是因為是古裝劇。”“這是成功的個案,我不認為這就代表古裝劇回潮,返熱了。由于行業政策和國家主流文化傳播需要,貼近生活,講述中國故事,反映中國精神的現實題材仍是市場主流,也是國家大力倡導支持的電視劇題材。”
2019年,現實題材電視劇迎來大爆發,年初一部《都挺好》曾創下一天貢獻13個熱搜的紀錄。在2019年的9個劇王中,現實題材劇占到了一半。
對此,李軍認為,市場需要的仍是品質過硬的現實題材劇,優秀的現實題材劇不是過多,而是太少,存在著產能不足問題。相應的,“偽現實”題材劇就算再多,也注定不會被市場和觀眾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