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票、入場,在找到對應的座位落座之后,有一些觀眾注意到,舞臺上一位“工作人員”看似是在調整演出道具——舞臺上散亂椅子的位置。其實,作為此次演出的舞者之一,他是在用自己的表演方式開啟演出的“序曲”。
作為2019年度內地與港澳文化和旅游交流重點項目,現代舞《沒有大象》在第47屆香港藝術節、首屆上海中國當代舞蹈雙年展等藝術節演出后,近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與觀眾見面。
特殊的演出“序曲”預示著這不是一部單純呈現肢體或技巧表達的現代舞作品。臺上燈光亮起,6位青年演員用舞蹈、對話的方式,將他們對于作品中寓意著孤獨、沉默與不可言說的真相的“大象”的理解詮釋給觀眾。
《沒有大象》是內地編導常肖妮2017年創作的作品,她希望以舞蹈劇場的呈現方式,與觀眾共同探討,在不可言說的真相面前,是在沉默中滅亡還是爆發,是選擇謊言還是坦誠。
在第47屆香港藝術節組委會邀約之下,這部作品得以開啟一次內地與香港在舞臺藝術交流方面的深度合作。去年底,常肖妮專門到香港,通過工作坊的形式招募香港青年演員參與到作品的排演中。“這是一部偏重于思想性和探討性的作品,表演的方式很多元化,創排也不僅是編一支舞給演員去跳,而是要與演員一起交流、共同碰撞,達成一種默契。”常肖妮說。
對于這次與內地編導的交流與合作,香港演員陳瑋聰覺得收獲很大:“常老師非常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給予我們最大的空間去發揮。排練過程中,大家相互碰撞和切磋,最終完成了這個作品。”
常肖妮說,這是她第一次與香港演員合作,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音樂、舞美、燈光等演出團隊的默契配合和執著認真的專業態度,都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常肖妮看來,舞蹈的創作如同給觀眾寫一封信,恰恰是整個創作團隊齊心協力凝聚在一起,才有了作品的最終呈現,這封信才能完整地寄給觀眾。
“80后”青年觀眾楊波就是一位“收信人”。“這部作品探討了當下年輕人的許多內心狀態,容易讓人產生共鳴和思考。青年演員的表演很真誠,也展現出了他們的創造力。”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