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強酷愛武術(shù)和影視事業(yè),
用恒久的信念和巨大的堅持托起了自己的夢想,
忍受了不同尋常的辛酸和落寞,
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和拼搏。
他成功了,
在鮮花和掌聲的背后,
是他為了夢想奮斗的勵志人生。”
與王寶強交往多年,邢臺啟民義工創(chuàng)始人郭啟民這樣評價多年的摯友。
日前,燕趙都市報記者與王寶強取得聯(lián)系,在與王寶強的交流中,我們更能感受到一個追夢者在奮斗路上非同凡響的過往與付出。
1
為了習(xí)武拍電影
只身赴少林寺
●燕都融媒體:童年時家里是個什么情況?
●王寶強:我出生在河北農(nóng)村,小時候家里條件比較困難。父母就是安安分分、老老實實的農(nóng)村人,辛辛苦苦拉扯著我們兄妹幾個。小時候家里雖然窮,但父親作為復(fù)員軍人的韌勁兒和母親的勤勞善良,對我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讓我不管面對任何困難,都更有毅力、更堅強。
●燕都融媒體:6歲就選擇習(xí)武,僅是想強身,還是當(dāng)時就有夢想?
●王寶強:我從小就在我們村里學(xué)拳——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梅花拳,也打下了武術(shù)功底,鄉(xiāng)親們都夸我有練武天分。那時候農(nóng)村沒啥文娛生活,孩子們最快樂的事兒就是村里放電影,誰要能在大銀幕前中間的地方占個“座兒”,那可顯擺了。我最喜歡看武打片和警匪片,覺得電影里的人太酷了,掌能劈樹、指能穿石,特想成為電影里那樣的人。
●燕都融媒體:怎么到了少林寺,當(dāng)時有什么目標(biāo),舍得離開家人嗎?
●王寶強:就是在村里的時候,我看了電影《少林寺》,興奮得睡不著覺,于是有了去少林寺學(xué)武的念頭:我要去習(xí)武、拍電影,將來我演的電影也要在村里放映。這個想法,起初家里是反對的。我年紀(jì)那么小,他們也舍不得,但后來還是同意了。我長大后問我爸,為什么當(dāng)時就想通了。他說,即使拍不成電影,也能鍛煉好身體。只要孩子在外面奮斗,父母在家就有盼頭。其實,我當(dāng)年離開父母,也非常不舍。現(xiàn)在想來,人生有得有失,做任何選擇都不容易。
2
人在少年時候
是無所畏懼的
●燕都融媒體:七年少林寺生活,哪些經(jīng)歷最難忘,有什么收獲或感悟?
●王寶強:在少林寺的頭三年,日子過得挺枯燥的。每天就是爬山跑步,從少林寺跑到登封市區(qū),再返回來,相當(dāng)于一個半程馬拉松,而且這只是準(zhǔn)備活動,跑回來才是訓(xùn)練。下午學(xué)文化課,晚上要復(fù)習(xí)。日復(fù)一日。這樣的訓(xùn)練給我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我?guī)煾刚f,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在少林寺學(xué)到的真功夫,一次又一次幫我獲得機會,幫我生存下來、走出困境。
●燕都融媒體:初到北京什么感覺,想過自己要怎樣立足嗎?
●王寶強:到了北京,我直奔北京電影制片廠。因為在少林寺時,我見過拍戲的劇組,知道出明星最多的地方是北京,知道北京電影制片廠每天都有電影拍。還有師兄曾說,只要蹲在北京電影制片廠門口,就會有導(dǎo)演找你拍戲。我要拍電影、要留在北京!就是憑著這股沖勁吧。人在少年時候,是無所畏懼的。就像周星馳的《喜劇之王》中吶喊的那樣:努力!奮斗!
3
有夢想就要努力
堅定信念勇敢向前
●燕都融媒體:最難過的是哪個時期?
●王寶強:北漂的日子真的挺辛苦的,我又是孤身一人,沒有親朋依靠。當(dāng)時,我跟五個人住煤球廠旁的大通鋪。為了省坐公交車的錢,我四點就起床跑步到北京電影制片廠門前等活兒。接不到活兒,就去工地上搬磚頭。我個子矮,不一定每天都能接到群眾演員的活兒。有一次,等了一天沒吃飯,回到煤球廠,花一塊錢買了五個饅頭,一口氣吃完了,還不敢喝水,怕把肚皮給撐破了。回想起來,那個時候是最難熬的。
●燕都融媒體:能夠堅持下來的信念是什么,有什么感受?
●王寶強:《士兵突擊》中那句經(jīng)典臺詞最能代表我的信念和堅持:不拋棄,不放棄!不論遇到什么難題,都不拋棄對夢想的堅持;不論遇到多大阻力,都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
我感謝所有陪伴過我、幫助過我、甚至嘲笑過我的人。但我最應(yīng)該感謝的,是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時代給努力奮斗的年輕人提供了無限可能,有夢想就要去努力,堅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努力向前!